返回5.抗旱,抗旱(2)(第2/3页)  军嫂当低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屋子好好地看了一遍,尤其是从未踏足过的东屋。每回她想去看看,都被哥哥给挡住不让,说爹娘说了,那屋不让去。

    堂屋本来是有个灶台的,连着西屋的炕洞。冬天烧火做饭的时候顺便取暖,是北方冬天常见的样子。可现在灶台还在,却成了一个大空洞,偶尔会用来暂放一些杂物。空洞是圆形,明明白白地显示出这地方原本应该是个大铁锅。这个景象刚开始让她惊讶不已,后来才在爹娘的谈话中想起来,家里的铁锅应该是被交上去大炼钢铁去了。哦,是了,这是历史书上曾经讲过的。

    也许是年龄小记忆好,也许是重新回到地球,她对于上上辈子的记忆格外明显了起来。她对于这个时代的认知完全来源于历史课上老师的讲述,老师的父母就是从这个时代的农村过来的,老师从父辈嘴里得到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因此讲这个时代的历史时,给出了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新鲜资料。她那时候是当故事听的,自家爷爷奶奶说的都是城市的记忆,对比起来听格外新鲜有趣。可现在她置身其中,才明白其中的悲哀。

    她掀开土布缝制的门帘,那门帘上还绣着粗糙的花纹,颜色已经发乌,一看就知道绣线质量不好。她对粗糙的绣工和简陋的花样表示了一下蔑视,打量从未踏足过的东屋。

    一看之下,大失所望。这间屋子几乎就是空的!没有土炕,没有家具,只有几口瓦缸沿着墙根码放着,每一口瓦缸上都盖着高粱秸秆做的盖子。掀起一个来是空的,再掀起一个来还是空的,四口瓦缸,只有一半是有东西的,一口放的是她给弄出来的白面,面口袋整个放在大瓦缸里;还有一口也是如此,只是口袋小很多,她打开看了看,居然就是她曾经吃过的怪味道糊糊。不过想想这种糊糊的构成,味道奇怪也正常了。

    就这么点儿东西,她爹娘还不让孩子进来,生怕他们一不小心就给祸害了。也是,总共就这么点儿东西,的确该好好护着。

    她再次为家境和时代掬一把同情之泪,能有几口瓦缸,说明这个家里曾经是有粮食盛放的。可现在,只有空荡荡的瓦缸还在不甘地回忆着以往的辉煌。

    粮食太珍贵了,五十斤左右的面粉,家里一直吃的特别节省,现在还剩下大半,吃掉的那一部分,一半都进了她的肚子。

    她掉着泪,把空间里剩下的谷子一股脑儿填满了一口瓦缸。这瓦缸挺能盛,一百斤谷子毫无问题。她早先拿出来的谷子本来就不是很多,几家人一分,前些天就吃光了。她记得那天虎子捧着最后一碗稀米粥老半天舍不得喝,说是喝完了就再也喝不到了,眼泪掉的就更快了。

    她那时候怎么会觉得反正还有白面,哥哥饿不死了就满足了呢?既然家里人已经找到了最佳的借口,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那她就再冒一次险吧!

    做都做了,干脆就来场大的。她不但把瓦缸装满了谷子,还在另一口瓦缸里放了俩大西瓜,然后是甜瓜、苹果、橙子、梨、桃子、橘子、杏,枣,杨梅。从大到小,每样最多也不过十几个,可足以在这个家引起轩然大波了。别的不说,那几样南方水果,尤其是杨梅,家里人别说吃了,肯定连看都没看过。

    她想的没错,这些东西果然又在徐家引起一番轰动。

    徐老栓老泪纵横,因为他又没赶上。这到底是哪个老伙计给他送的救命粮啊?你好歹留句话啊。就算小孙女还不太会说,你留张纸条也行啊。

    “要不,爹,你在俺家住几天吧,没准儿就碰上了呢。”徐大柱实在看不下去,建议道。

    没想到徐老栓反而拒绝了:“不了,人家没准儿就是趁着家里没人才给送来的。你看这些东西,多稀罕啊,肯定是个大官,要不然弄不来。这么大官还想着咱们,就够意思的了,咱不能再提啥了。”

    徐灵灵给爷爷默默点赞,爷爷你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