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0章 大丰收兮扩大根据地(第1/2页)  修真美利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要到了反贼的地方上,就能吃饱饭,还是顿顿大米白面,就是不去当兵隔三差五的也能吃上肉食——对张诚来带一样重量的粮食,自然要带热量高的。美国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产量太高,对粮食和肉类出口依赖很大,张诚也算是帮个忙了。至于那些种大豆的就帮不上了,猪肉最大的好处就是,油性很大猪肉炒菜炖菜完全不用素油。

    最上面这就是最近三省交界的州县间的传言。这传言确实不假。到了武工队控制的地盘上,只要割了辫子的,那是顿顿大米白面伺候,就是不当兵的早上也有一个咸鸭蛋,中午还有一个肉菜,晚上还有一个咸鸭蛋。

    不愿意剃头也不去告密的,任其自愿,但是武工队并不帮助这样的家伙修建水渠或者给予良种和教制作土化肥。

    武工队是十一月下山的,第一批的田地补种了良种冬麦,第二批次的田地,补种了春麦。

    如果种子不好用,张诚只好去找孟山都公司的人来负一下责任了。美国同样是麦主产区和种植大国。种子和技术都是不缺的。

    依靠满清官场的规则,张诚的武工队在乡间如鱼得水,甚至有商人来武工队的地盘买盐——张诚带来的盐,都是现代的精盐,其质量也只有青盐可以比一下,不过西北那么远,青盐运进来路费就是大问题。

    张诚这里的雪盐质量好价格低,显然能卖更高的价格得到更高的利润——理论上有盐引的商人才能卖盐,不过,在几倍的利润面前,死刑都挡不住私盐贩子的。

    后来张诚听宫里以及京师各位大人们的家中,也都吃上根据地销售的雪盐了。毕竟这个三省交界,距离满清朝廷运输命脉的大运河也没多远。自然会有商人带过去。这些人也是见过这根据地里都是剃了辫子的男人,估计也会有人向上汇报,只是为什么一直没出事,连张诚自己都不晓得。

    只能是,看来已经认识到自己虚弱的满清,对乡间的事情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了。

    其实在官场做官的,上面有恩师,中间有同年同乡,下面有弟子。每个官员都给自己编制了一张巨大的保护——除了官场上的愣头青,很少有人会开罪一群人的。

    满清到了乾隆后期,官场上汉人官员的势力就已经很大了,到了鸦片战争之后,几乎每两个汉人官员之间,是必然要有一定亲戚关系的。

    例如林则徐的岳父,就是乾隆五十五年的进士。而林则徐的女婿是更出名的沈葆桢。

    究其原因张诚是认为乾隆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找事杀一批汉人官员,汉人官员们哪怕为了自保,也得抱团。这样再遇上诛九族的文字狱的时候,皇帝也得想想把朝廷官员杀光的下场了。

    所以到了道光年间,道光皇帝就不怎么敢用文字狱这种事情杀汉人官员了——而道光皇帝的爷爷乾隆则是一个资深文字狱的制造者。

    反正清廷没有发兵,张诚就一心的铺在根据地上。

    到了来年五月末间,地里的冬麦也该开始收割了,这次张诚又拿出来了大杀器,联合收割机。一刀一刀的收麦子,张诚哪受得了这个。好在附近都是华北平原,收割机正好派上大用。

    由于第一批的冬麦是补种的,不过用了灌溉系统和土化肥之后,产量还是很可观的,根据统计,最少的一亩产量都是四百三十斤,最高的产量是一亩六百五十斤。大部分田地的产量在五百斤上下。

    只用了土化肥就有这个收成已经不错了。而且第二批补种的春麦长势也不错,想来秋收也是能丰收的。

    农民是最现实的一群人,眼看人家短毛贼的麦产量比自家高了一倍有余,而且天天大米白饭白吃白喝着,天天还有肉菜和咸鸭蛋吃。这不眼红才叫有鬼。

    满清治下的农民还处于常年吃糠喝稀的年景,哪受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