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准备就绪(第2/3页)  战国野心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足够的现钱,正为此发愁。

    市贾豚的话当真是如同久旱逢甘霖。

    不少商人和一些经营土地的贵族有所交往,如今秋收刚到,粮价正低,只要熟悉不需要现钱也能够先行弄一批粮食。

    还有一些商人手中积压着不少粮食,却不得不观望,因为泗上那边的政策未定,一旦泗上那边定下来粮食在不低于某个价格的时候才进口的政策,许多粮食可能就要砸在手里,因而这时候无人接盘。

    运送到泗上,还需要运输费用,途中损耗等等,若是能够就近消化换为现钱,他们倒是恨不得把手里的粮食都扔出去。

    市贾豚考虑到了一旦战争开始,可能会有商人违约的事,他也只要求在泗上有些产业或是票据可以抵押的商人参与。

    这其实已经是相当优厚的条件,大致等同于无息贷款,而且可以立刻得到足够用于投入到中山国投机的现金,远胜于用票据产业去借贷高利。

    市贾豚又说了一下其中细节,包括粮食囤积的数量、粮仓营造的大致规模等等。

    最后又说五日后就在此处进行最后的招标,只让商人们回去准备。

    这一场最开始因为《鸱鸮》而让商人有些紧张的宴会,在一种振奋而又感激的情绪中结束。

    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未揭开,可市贾豚确信这件事能够做好。

    对于提出这件事的适,市贾豚心中也是愈发折服。

    原本天下可是并没有这样的办法,物质基础不足,这种办法也根本不可能实现。

    最多也就是有些商人跟随在出征的士兵之后,兜售一些货物,或者暗中经营妓院,从而获利。

    这件事在市贾豚看来最大的意义,其实也算是一种“因粮于敌”,只不过可以往那种掠夺乡众的方式不一样。

    适提出的这种办法,是出于此时物质基础的条件考虑的。

    本来出征就要花钱,这笔钱怎么也省不下。

    但是将出征用的粮食运送出去,也需要人,这样一来粮食的消耗量就要提高极多。

    以百里为距,一个民夫以独轮墨车运送粮食,运送百斤,来来回回就需要消耗二十斤,而且距离越远这个数量越大,这也是一项巨大的开销。

    然而适的这个办法,可以省却了动员运量民夫的力量,即便现在有货船可以沿河运送,但自己运输消耗量也不会少。

    这等于是花钱动用了宋、卫、齐、魏等国的一部分战争潜力。

    商人们想要建起粮仓,这需要人手,而且肯定是雇佣当地的人,不需要泗上征发军役。

    商人们想要囤积粮食,这就需要就近购买,并不会动用泗上本地民间的粮食。

    而且这些商人们投机的钱,很大一部分要流入泗上的手工业市场,这又可以刺激泗上经济的发展。

    真正的一举多得,只不过也只能适用于泗上附近商品经济比别处发达、农业变革逐渐完成的地方,用在别处就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原本庞大的后勤压力,就这样用这种办法转嫁了许多,尤其是在齐国靠近鲁国方向的一些城邑要建立义仓,等同于是动用齐国的粮食、齐国的劳动力来做后勤,让墨家和齐国交战。

    而墨家只需要拿出钱,然后派几个人去各处的义仓进行检查和监督即可。

    这其中的门道,市贾豚也有过琢磨,仔细一算,只怕这一次泗上整合、费国之变,墨家其实等同于没怎么花钱就可以解决。

    或者说,墨家这一次出征的军费,等同于是中山国的民众支付的,因为复国需要的武器从墨家这边购买,而这些花销算一算也可以支撑一场几个月的墨家与各国干涉军的决战。

    市贾豚心想,这一次,适真的可谓是调动了天下人的力量,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