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七章 内外勾连百尺叹(十二)(第2/3页)  战国野心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惩罚是为了让人不再做这样的事,所以墨者惩罚那些害天下之人,从来都不会隐匿自己的目的,也会将他们害天下的行径说与天下听。可如今你只是猜测是哪些人做的,终究此时还不能做!”

    “等着吧,会有机会的。难道你忘了在沛县,适对付那些巫祝、那些掾吏、那些大族,用了多久吗?”

    说起沛县的事,公造冶终于收敛了怒容,想到为了对付那些人,墨者足足准备了两年才动手,也知道今天这事就算是想要惩罚,也只能等下去了。

    墨子又道:“今日楚人又再攻城,城内只怕人心惶惶。城墙上的事,要靠你我;城墙之下的事,还是要靠适和宣义部的人。这便是人尽其用。你先去歇息一阵,不用担忧。”

    公造冶领命退下,城外楚人鼓声如雷,公造冶也不担心,因为墨者还有许多手段尚未施展。

    而之前,适也说过引蛇出洞之类的话,公造冶也知道墨子必有后手,只是因为这件事做的实在让他愤怒,这才不能宁神。

    如今墨子既然淡然,他也知道先生的脾性,知道定不会这样简单,便安心去休息,以预留气力,准备之后可能的厮杀。

    …………

    城内,那些没有轮到去守卫城墙的民众之间,都在讨论着昨夜发生的事。

    墨者既没有试图去阻止,也没有抓获那些谈及这些事的人,因为这只是一个事实,并非夸大敌人的力量或是祸乱人心,没有触犯禁令。

    所谓不犯禁、唯害无罪,便是墨者律令的根基。

    有心传播的人,逻辑很通顺。

    前几日楚人攻城,显然是准备攻城破城,但是墨者死守导致楚人不能攻破。

    于是楚人动用了城内细作,烧毁城内粮仓。

    所以,今晨楚人又抓紧攻城,显然昨夜的大火就是为了配合今日的攻城。

    这逻辑极为顺畅。

    可民众们并不关心这个逻辑看似通顺的故事。

    他们关心的只是粮仓被烧,楚人攻城……会不会出现当年楚人围城易子而食的惨剧。

    至于粮仓是谁烧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可能会挨饿,甚至被饿死!

    经历过那场悲惨围城的人,如今都已经死了。

    作为他们的后代,却依旧流传着当初的故事与记忆。

    于是今晨,商丘城内出现了一个诡异的局面。

    城外楚人鼓声震天,城内人心惶惶。

    城内民众不担心楚人破城。

    他们担心的,反而是宋公不投降继续抵抗。

    众人多数在想,楚人来了,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又凭什么帮着宋公守城呢?

    肉食者谋之,这是多数民众的想法。

    既是习惯,也是某种理所当然,因为肉食者得利,自然便要肉食者谋之。

    商丘人守过许多次城,而最惨烈的那次,是因为当时的宋公在做公子的时候,就乐善好施,让城内老者贫者没有饥寒而死的。

    如今的宋公,以及已经死掉的悼公,从未做过这样的事,那么城内的人便不可能支撑到折骨而炊的地步,因为没有足够的理由。

    墨者说,楚人来了,会征发劳役,这是有道理的,所以要守城。

    但这个理由,是不足以到守到易子而食的地步的。

    这个理由,似乎只够守到筋疲力尽。

    城内人多想:现在城内粮仓被烧,墨者若是再守住楚人的这次攻城,到时候楚人再选择围城,又该如何?

    谁也不愿意饿死,城外的大片农田都无法耕种,很多人已经开始盼望着墨者守不住,干脆让楚人攻陷商丘算了。

    墨者的宣义部其实一直在讲“为什么要守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