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三二章 半岁荏苒弊邑治(完)(第2/4页)  战国野心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刹那间,他想到了适在几天前讲的那些买地、雇僮仆种植以学猗顿致富的办法,第一次觉得这些东西,竟然真的有些吸引人。

    甚至吸引了他。

    他在魏地有妻子家庭,在魏地是亲信,在魏地也有足够的赏赐。

    如果就按这个数字种植,如果按照这些墨者所说的犁铧耧车一人百亩的数量,如果再种上那些堪称神物的新谷……或许发家真并不是难事。

    当然,他不会傻到不去权衡,而是觉得如果自己都能心动的事,一定会吸引那些真正的商贾。

    焦禾抬头,发现自己愣神的时间,站在马车上的适已经讲起了天志,然后又从天志讲到了万民通约,又从万民通约讲到了麦子抢收之后种植黄豆,再讲到喂养牲畜以肥田……

    这一切,焦禾都记在心中,也知道自己可能学会了文字后这些东西都可以在草帛上看到。

    之后,焦禾又经历了沛县整体的麦收、麦收后抢种黄豆的忙碌、忙碌后村社派人来沛郭的沛县聚会、开始跟随一些商人和几名墨者一同学字、然后听人传授天志和稼穑、有时候也会讲一些墨者的道、以及此时可怕的仿佛听到都不应该的人皆天之臣众人平等之类的话……

    甚至,他有些喜欢上了每天去乡校听讲,喜欢上了那些讲述的墨者之义。

    大开眼界,因为讲学的夫子知道的太多。

    墨者似乎从没说天下这样是不合理的,可听完那些道理之后,却又忍不住想到似乎这天下并不合乎天志。

    “似乎……有些道理。”

    数月后某日,焦禾正这样想着的时候,肩膀被人轻拍了一下。

    对方拿出了半块铜符,焦禾也拿出了半块,严丝合缝地对在一起后,便寻了一处无人的地方。

    不是房屋密室,而是一处河岸的山坡,那里最是空旷,四周有什么动静可以一览无余。

    从魏地来的人开口第一句话就问:“我这一路,便听说了墨者麦田事,难道是真的吗?”

    焦禾点头道:“真。我亲眼所见,从头至尾,绝无疏漏。”

    对面的人知道能被西河守和季充君选来为谍的人,定非等闲,又不虚言,惊道:“竟是真的?竟是真的?”

    他连问两句,并未多言,却将自己的震惊与疑惑表达的清清楚楚。

    焦禾笑道:“我原本也不信,只当我听错了。可这就是真的。你若回去,请告之季充君与西河守……沛邑,必大治。”

    那人见焦禾这样说,笑道:“沛邑大治,只怕这是天下能士皆知事。墨翟才可为大夫上卿,况于区区沛邑?”

    焦禾摇头道:“非是寻常,而是大治。我听墨者说天志之事,方知天下万物皆有道可循。顺之责昌、悖之责难。墨者晓天志,非只有稼穑事。若是墨者治宋,宋必大治!”

    来人笑道:“墨者治宋?非攻尚可。尚贤事,司城六卿岂能同意?墨者只能治沛,治不了宋。”

    他听焦禾说的郑重,又问道:“难道稼穑这样的事,便能看出沛邑大治吗?”

    焦禾想着前几日在乡校听适讲的那些道理,活学活用道:“沛县,若推广牛耕、垄作、轮作、堆肥、新种……一户一牛,可耕墨亩百亩。年种两季,便相当于两百墨亩。亩产加一半,便相当于原本土地的三百亩。”

    “墨亩大而周亩小,两倍不止。沛县之外,寻常人一户可种墨亩三十。三百对三十,十倍有余,焉能不治?”

    “税赋如今不加,民用且足。税赋就算加,加到原本两倍,民用剩余亦能比之前更多。焉能不治?”

    “况且非是这样算。农夫要吃,每个人一年吃的东西都是一样多的,剩下的东西才能做军赋、税费、集市交换。四百减三百余一百、三千减三百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