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七章 嘴上反对(第2/3页)  战国野心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须要有人守,守到最后的时候必须要放一把火把邾城烧为焦土,这样才能有机会为楚王和贵族的奔逃拖延时间。

    在巴水野战,自然不行,申公败了之后楚国贵族们就明白,野战的话很可能大家都死在阵中。

    野战断后,若是寻常死士并无指挥数万大军的能力。

    守城的话,也就是说说守城,实则就是为了焚城焦土。

    墨家攻城的手段之高那是名扬天下的,没炮没坚固的新式城墙守军没士气,守个屁?

    既然是楚王的人出面守城烧城,贵族们总要有所表态,这其实就是个交易。

    熊良夫本来得位就不正,虽说贵族们不反对,但不反对的前提是贵族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反动变法。

    现在熊良夫从江汉跑到南阳,除了血统名义之外一无所有,到了那边如果当地的贵族不认怎么办?如果当地的贵族举别人为君怎么办?如果当地的封收买了这些失去了封地如丧家之犬的江汉封君怎么办?

    虽然盟誓这种东西基本没用,但基本没用也比一点没有强一些,而且这还有一个涉及到担责任的问题。

    如果焚城焦土的说法由楚王自己提出,那么这件事的责任就是这样的:楚王要焚城,贵族们反对,但王命难违,于是焚城。

    一旦出事,一旦情况不利,贵族们立刻就可以把熊良夫交易出去,并且义正辞严,此人不仁,非是吾君。

    贵族们固然怕熊良夫卖了他们,熊良夫又岂不担心贵族卖了他?

    如果焚城焦土的说法由楚王的死士提出,那么这件事的责任便是这样的:死士忠贞为国,楚王反对、贵族反对,但此人留守城邑为王和贵族争取时间逃离,最终焚城。

    死士的做法是符合道义的,为君而死,这也是值得称赞的。那么这种称赞之下,焚烧个城邑,也就是可以商榷的,最起码或许会有人觉得情非得已、此人义士。

    再者人都死了,墨家抓谁去?

    实际上焚城这种事,是个技术活,并非是随便一把火就能阻碍追兵的。

    杀人放火都是技术活。

    所以这种事不是靠一两个死士就能执行,得有士卒配合才行,这就不可能秘密行动。

    这件事如果真的是死士自发的行为,那么这个死士可以一句话不说,揽下守城断后的事,等到楚王和贵族们都走了之后,他再组织焚城。

    但这样的话,楚王就说不清楚了——你的死士,你熊良夫能脱得了干系吗?

    这不是道德问题,因为一众贵族至今没觉得当年公子午有什么大罪,而是一个关乎命和名以及家族延续的问题。

    楚王不想承担这个罪责,不在于心中不忍,而在于这件事可能会导致他被出卖、被贵族出卖。

    因而这件事楚王还就必须得要演这么一出,不能让死士自己偷偷去做。

    楚王这就是用了个手段,将这件事的责任绑在了所有贵族的身上,而且绑定之后,这件事的说法就是“死士自己守城的自发行为”。

    现在贵族当然可以坚决反对,那么反对的贵族就要得罪其余的贵族。

    现在已经定下来逃跑了,焚城焦土之事本来就是众人所愿,象征性地反对一下也就罢了,你居然真的反对,那就休怪大家先弄死你。

    北方的封君们现在看来损失并不大,墨家伐楚的理由是因为楚王反动政变,实行不义的政策。

    如果万一北方的封君们选择和墨家议和怎么办呢?或者说墨家在魏、韩、齐等诸侯的压迫下不得不接受和谈的时候,一众封君们把楚王卖了怎么办呢?

    如果牵扯到焚城之事,这本身又是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方向。

    不是说法不责众,真要是墨家胜了,可能今天所有的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