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 逢池会(一)(第2/3页)  战国野心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适合喝上几口烈酒,也无需什么好的菜肴,这几年开始种植的花生蚕豆便可下酒。

    酒肆有着浓浓的泗上韵味儿,卖的是烈酒,坐的是椅子,靠的是桌子,窗上贴着窗纸,门上挂着写着一些吉兆话的桃符,少了许多传统的味道,却在中原很快流行起来。

    开酒肆的不一定是墨者,但大梁城这么多酒肆中肯定有老板是墨者,剩余的即便没有也和墨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或是因为没钱借贷过金行的钱以作股本;或是加入过工匠会之类的组织学过一些手艺;或是曾听过讲学学过几个横平竖直的隶贱字。

    这几年茶肆、酒肆逐渐取代了原本郑国“乡校”的作用,成为国人发牢骚和议政的地方。

    一方小桌旁,一人问道:“你们听了吗?”

    他没有说听什么,但这语气看起来好像是说不需要提主体众人都会知道一样。

    果然,便有人回道:“自然听了。若是真要是如《报天下人》中说的那样,弭兵和平,非攻兼爱,各有所得,天下大同,便可真的好了。”

    看得出这个所谓的《报天下人》很有蛊惑性,或者说很切合他们想要的,许多人纷纷点头,都围了过来。

    不久前中原的大城巨邑中都流传出来了墨家所写的《报天下人》的内容,用各种秘密或是公开的渠道,迅速流传。

    对诸侯而言,或许民心无用;但对墨家而言,必要得民心,因为墨家不是诸侯,他们的法理源自民意而不是分封体系和延续千年的规矩。

    里面的内容浅显易懂,当然大多都是一种站在某个角度上的强词夺理的合理。

    比如各国放开人身束缚制度、各国允许民众自发迁徙开垦、各国承认民众私有制度和产权制度、各国的法律主体应该是人而不是家族、各国统一税率、各国放开关卡、各国允许商贾开办矿产作坊、各国统一文字、各国统一度量衡……种种种种。

    站在魏韩等诸侯王公贵族的角度上看,这当然是不合理的,而且是断根挖坟那样的不合理。

    这些东西于此时不是靠嘴皮子就能够得到的,世上没有互相妥协各退一步就能够完成的大变革。

    但至少,这并非是不能实现的,而是一个明确的、民众都知晓认可的纲领。

    如果各国做不到,那么墨家就只能用暴力解决:王公贵族既不肯放弃土地和人身依附封建权利,又不肯主动投降以统一,那就只好使用暴力,此为诛不义也,乃非攻的最高境界。

    这也算是墨家第一次在天下人面前“图穷匕见”。

    酒肆内的多数人并不知道后世的一句俗语,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失望有时候是一种力量,一种反抗和暴虐的力量,这种力量伴随着失望的那一刻会迸发出来。

    而现在,他们还在讨论着让他们沉醉的美好的未来。

    但这种沉醉中也蕴含着一丝说不出的嘲弄。

    “你们听说了新郑之事吗?新郑之民拿着当初郑国贵族签订的契约去找魏韩,却被视作反叛。”

    新郑被攻破已经有段时间了,当初在守城时候签订的守城换取自由和土地的契约却换来了一个让新郑民众气愤但又觉得情理之中的结果。

    韩国拒绝了新郑民众的“合理”要求,认为那契约是无效的,因为那是和郑国的驷氏贵族签订的。

    而驷氏贵族已经被屠戮干净,郑君也已经投降魏韩,所以郑国的土地应该归属于胜利者。

    这在最开始的时候,在新郑的墨者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但正如当日新郑的墨者和徐弱的那番对话,这个结果对墨家是有利的。

    如果说,谁的拳头大那么土地就归谁,那岂不是就证明造反无罪、分地有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