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背叛(上)(第2/3页)  战国野心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知道这种夯土的、高但却不厚的城墙守不住,为什么非要把心思放在城墙上?”

    “而且,处处倍则处处虚,是故魏韩必要猛攻一个方向。他们既然选择将铜炮集中在一处,那么我们只需要在他们攻击方向的后面再部署一道防线就可以。”

    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一次泗上派到郑国的,本来就有一些善于修筑城墙防御的人,或称之为墨守,主要就是负责修筑城墙防御的,都是精修过几何学和九数以及一些建筑学的。

    原本墨家说动让郑国和墨家接触的理由,就在于说新郑要守得住才能够等来各国的斡旋。

    只是郑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攻郑的不只是韩国,还有原本郑君臣幻想中可以借以为外援的魏国也伙同韩国一起。

    徐弱只是提出了一个建议和想法,具体的如何布置第二道防线、放弃城墙,这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但这个想法本身的价值就已足够。

    几个精通这样学问的人略微一想,便赞道:“当真妙策。”

    “若魏韩军将火炮分开,轰不开城墙;若其分开不轰城墙而以炮做大弩用,那城墙正可防守,他们攻城的手段还是原来那种你那个;若将其集中使用,则我们便可预知他们的主攻方向,令起一堡,厚积土防炮,集中火枪弓弩和城中铜炮,他们的铜炮便难再破。”

    徐弱也正是这个意思。

    死守城墙,那是火药时代之前的战术。

    不是说夯土就防不住火炮,而是随着铜炮的出现,城墙应该朝着更厚的斜坡缓冲、更几何形状的夹角、增大行墙马面这个方向去。

    旧的城墙挡不住火炮,版筑结构的夯土层很容易被轰开,如何避开魏韩联军的火炮就是守城的关键。

    徐弱认为想要守住,依靠新郑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困守孤城永远都是死路一条,必须要有外部的援军解围。

    但不能支撑一两个月就没有办法等来援军,而想要支撑一两个月,郑人是否愿战的态度很关键,在假使郑人肯战的前提下才需要考虑战术。

    他的战术就是在旧城墙的后面,利用墨家的组织术,迅速再修筑起一道新式的简易城防。

    这种简易城防防守太久不可能,但徐弱认为如果能够解决民众敢战的问题,防守个一两个月当无问题。

    只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郑人为什么要守城?为什么要卖力守城?

    旧的氏族国野体系已经崩塌,新的共同国民宗教还未建立,郑人没有让他们感动的祖国这个概念,士人效忠的是赐予他们封地的主人,可偏偏新时代的战争不再是士阶层主导的而是广大的庶民阶层,春秋时候百十个士人几万徒卒的战争已经变为了几万十几万人的阵型对抗,这种情况下靠什么来说服郑人守城?

    主持会议的墨者暂时不谈这个问题,只让众人讨论了一下徐弱的建议是否可行。

    不少人都是在战场上历练过的,还有不少也是科班出身,略微讨论了之后,都认可了徐弱的想法。

    主持会议的墨者便道:“如此说来,如果能够解决郑人欲战的问题,那么防守一两个月撑到天下局势有变是有可能的?”

    众人都认为的确有可能,那墨者便道:“上派我们来之前,对于这一次的任务说的很明确。”

    “非攻是义、不宣而战是不义。这固然没错。但是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不义的?”

    “我们非攻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地。”

    “这就像是在东海的边上有座金山玉山,有人知道方向,告诉我们向东,于是我们便向东。可走着走着没有了向东的路,问过之后知道有一条路需要先向西再向东,那么我们要不要先往西走?”

    “或有人说,往西走是错误的,应该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