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逆流而动(第1/3页)  战国野心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卫鞅所听到的内容,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逆时代而动。

    在大争之世已然来临、诸侯尚且知道要集权打压贵族收拢权力的时候,墨家给出的宋国非攻建国方略中的内容,无一不是反着来的。

    按照方略中搞的,宋国的中枢机构拥有的权力和之前贵族林立的时候,并无多大的区别。

    按照这么搞,宋国的中枢机构只拥有少的可怜的几项权力。

    正所谓,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是乡有一万二千五百家。

    故而在非攻建国方略中,宋国一共分为十六个乡和四个特别州。

    这四个特别州由墨家负责管辖,包括宋国南部重要的边关城寨符离和沙水渡。

    剩余十六个乡,各皆自治。

    乡内要推选出贤人会,以乡之人治乡,因地制宜、因俗制宜,但整体不应与宋国中枢的法令相悖。

    每乡各选出三人为中枢询政院之议政代表,此议政代表由民众直接推选出来,再汇拢各乡之代表,选出中枢询政之贤人。

    看上去其实就像是当初搅合宋国政局的君子院和庶民院的翻版,只不过君子院的人员要由各乡的代表选出,而否决了原君子院必须由贵族圈子担任的规矩。

    鉴于此政方行,要以稳定为第一要务,故而第一次推选免除,而采用直接分配的方式。

    其中农家的人分到了宋国西部贵族残余最深的六个乡,其余诸子学派个分到几个乡,暂时由他们学派的人指定人为乡长,并且由他们学派的人指定三人为第一任的乡贤代表。

    由此组成众议询政院的人选,再由这些人选出中枢询政院的人选。

    第一次任期为五年,五年之后不再指定,而是由各个学派的人在民间鼓动,依靠各乡之人推选出贤人。

    按照中枢和乡贤们互相扯皮、互相拖后腿的均衡策略,又确定了一下中枢和乡贤们的具体职责、表决方式、各自权力等等。

    询政院大尹拥有任命中枢官员的权力,但任命人选必须从参政询政代表所提供的名单中挑选。

    所有代表每年可以领取一定的俸禄,成为专职的政务人员。

    借用以往六官之形式,参照泗上各部首之先例,改组六官为六部。

    其中,主管军事和教育的,暂时由墨家的人担任,剩余的诸如财政等,则由询政院等提供人选。

    宋国中枢所拥有的权力,在这个方略之下,其实的可怜。

    其中开战权并不在宋公或者询政院大尹手中,必须要经过询政参政乡贤中枢的认可。

    倒是收回了铸币权,因为以往有封地的大贵族或者封地上有矿的大贵族们经常私自铸造钱币,而且铜币更多的时候是以铜的价值作为货币价值的,使得宋国的钱很混乱。

    这一次收回了铸币权,各乡不得私铸钱币。

    宋国将组建一支人数为五个师的常备军,由墨家派人训练,各乡按照定额征召,服役期为三年,免税五年。

    教育上,各乡都要建立有中枢拨款的中级学堂,其余开蒙学堂由各个乡自行办理。

    在教育和军事上的税费,以及宋公的开销、祭祀的开销、平日的各项必须开销,由中枢机构统一征收,按照一亩十六税一、商税二十税一的税率统一征收。

    剩余各乡之各项开支,由各乡的乡贤们自行商定征收,包括开蒙学堂、水利建设等活动,中枢一概不管。

    宋国所有逃亡贵族和反叛贵族的土地,收归于乡以及中枢所有,具体分配方式由各乡自行处理,或是均分、或是拍卖,中枢一概不管。

    这也正是墨家现在不想要参与到宋国内部的原因,泗上的模式注定了想要消化宋国一视同仁,要花费的开销实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