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七五章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盗匪?

    苏范、虞允文相顾愕然。

    不过瞧见徐还一脸笃定,没有丝毫误会、玩笑,反而格外认真的表情后,虞允文顿时心头一动。

    “国公所言不错,蜀南山林确有盗匪活跃。”

    孺子可教!

    徐还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后来力挽狂澜的柱国大将,而今虽然年轻,但脑瓜子足够灵活。

    苏范也反应过来,秦国公说有盗匪,那自己必然遇到过,只是侥幸逃脱而已。

    一到成都府,先有一桩大生意送上门,随机又送给“侄女婿”一个借口。

    甚好!

    于是乎,眉山苏先生来成都府途中遭遇盗匪,侥幸逃脱的消息便传开了。

    成都府上下顿时议论纷纷,占山为盗这种事很常见,哪怕是承平盛世,也不足为奇。

    何况如今算是乱世,蜀中虽然并未遭遇战火波及,但自昔年王小波开始,盗匪从来不曾断绝。

    祸患不大,至少达官贵人、大户富商并未遭遇侵害,自然得不到重视。

    少许穷苦老百姓遭遇盗匪,引不起太大关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地方官通常都会睁只眼闭只眼。

    但这次情况不同,蜀中名仕,影响甚的眉山苏氏当家人遭遇盗匪袭击。

    情况很严峻!

    幸好苏范成功逃脱,并未遇害或有太大损失,否则后果就严重了。

    沿途地方官顿时动起心思,看样子必须要加强地方治安,惩治匪患才行,也算给苏家,给秦国公一个交代。

    然而不等他们有所行动,秦国公徐还自己率先表态。

    剿匪!

    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吧?

    但转念一想,苏范不仅是蜀中名仕,也是江夏黄夫人的姑父,是国公爷的姻亲。

    盗匪此时袭击苏先生,岂非是打秦国公的脸吗?有此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清剿盗匪,蜀地更为太平,也算是为民做好事,值得赞赏。

    不过也有个别人觉得,此举未免有公器私用,本末倒置之嫌。

    大军入蜀,首要重任是抗金,现在调动兵马前去剿匪,似乎有点枉顾轻重缓急。

    倘若遇袭的不是苏范,或者苏范不是秦国公的姻亲,会有如此举动吗?

    消息与猜疑一道顺着长江,送到了远在东方的临安。

    立即有言官闻风奏事,质疑徐驸马在蜀中的作为,奉命抗金,却在成都府不为所动。

    只派了麾下将来率部分兵马北上,余下的兵力竟然不痛不痒地调去剿匪,为姻亲“复仇”,此举未免过于草率,有以权谋私之嫌。

    有过之前那场乌龙弹劾之后,文官们谨慎了很多。

    质疑归质疑,但措辞并不十分激烈,也算是给自己留余地。

    但质疑和指责始终存在,徐驸马在蜀中行径不合常理,自然该有所解释。

    然而赵构对此并不以为然,摆手道:“诸卿不必多言,子归之举,朕皆知晓。”

    什么意思?

    徐驸马已经秘奏皇帝?

    不带这样玩啊,这不是又故意挖好了坑等人跳吗?

    很多官员有些后怕,也颇为庆幸,幸好自己没有轻率附议。

    “暂居成都,盖因子归征战劳苦,水土不服,有不少兵卒也有类似情形,必须留下暂作修养。”

    赵构道:“至于剿匪,你们眼里就只看到盗匪,看不到盗匪之后或身旁是什么人?”

    呃

    什么意思?

    朝堂之上顿时面面相觑,嗡嗡细语,相互问询。

    有明白人顿时反应过来,大理和吐蕃啊,名为剿匪,但实际醉翁之意不在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