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三八章 徐家军&岳家军(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凌迟处死!

    大宋压根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刑不上大夫,不杀文官,流放便算是重处,这绝对是一个对臣子优容的年代。

    在宋人的眼里,唯有昔日野蛮的辽国,才有凌迟之刑,三千三百五十七刀之后,才将犯人处死。

    一种极为残忍的方式,能让犯人感受到死亡的全过程。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时,大概会真的后悔做人吧!

    孔彦舟很荣幸,成为大宋被一个凌迟之人。

    徐还确实有些冲动,一想到黄若彤当夜面临的危险,以及那种可能失去的后怕,他怒火中烧,恨极了孔彦舟。

    若说是公报私仇,倒也确实有这个因素在内。

    杀之而后快是必须的,至于用凌迟处死这一招,更多是为了威慑。

    因为清理门户之后,就要整顿荆湖兵马。

    自古以来,但凡变革都会遇到很大阻力,此番整顿少不得会触动很多荆湖将官的利益。

    为了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减少阻力和障碍,徐还绝对采取高压手段。

    用一个孔彦舟来祭旗,凌迟的阴影会让那些心有不满的将领乖乖听话,不敢轻举妄动。

    当然了,恩威并施才能收拢人心。

    昨晚对李彦先宽厚很多人是看在眼里的,今日对黄若彤这般其实除了男女之情,冲冠一怒为红颜外。

    有心之人也看出来,徐驸马自己人,尤其是在意之人,那是相当优渥厚待。

    全心全意跟着这样的主人,将来的好处能少吗?

    次日,孔彦舟便被凌迟了。

    不过要求的三千刀根本没有做到,大宋压根没有会凌迟之刑的刽子手。

    好不容易找了个胆大的,堪堪割了三百多刀,人已经快不行不过致死原因却是孔彦舟自行咬舌。

    那份痛苦,那份屈辱,没有人能受得了,还不如自行了断痛快。

    饶是如此,消息传开之时,岳州城中的将官都不免为之心惊胆颤。

    有不少与孔彦舟有来往,或者多多少少有问题的将官更是两股颤颤,惶惶不安。

    也有人主动前往中军帅府,坦白交代罪行,肯定惩处或原谅。

    坦白从宽嘛!

    但凡如实交代,没有太过罪大恶极错过的,徐还都从轻处置,宽厚之名不胫而走。

    这些得了徐还原谅的将官,从今往后自然对徐驸马死心塌地。

    百姓们对孔彦舟之死,则是拍手称快,一个既投降金贼,又勾结叛匪的将领,确实罪大恶极。

    这两年来,荆湖百姓前后多次遭受兵灾之祸,而今心里的火自然全都发泄在孔彦舟身上。

    也正是因此,徐还才有凌迟孔彦舟的底气,民意不可违嘛!

    以此为由,再加上一句荆湖临近南蛮之地,民风彪悍,为重典方可震慑人心,利于稳定大局。

    亦是祭奠艑山阵亡的两万将士,告慰他们在天之灵,以安军心。

    两次叛国的罪名,孔彦舟不会得到皇帝和朝臣的任何原谅和同情。

    当然了,擅用凌迟之刑,肯定会被攻讦有违仁德,过于残忍云云。

    反正早就落得徐阎王的名头,徐还也不在乎。

    身处前线,关乎兵权的重大事项及时通报,犯上一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为人显得有瑕疵,没什么不好说。

    单纯听话或是会打仗的将领,皇帝未必喜欢;

    既会打仗又听话,皇帝必然器重;

    如果再有点缺点,把柄,皇帝用着才能安心。

    处置过孔彦舟之后,徐还立即着手整顿荆湖军务。

    当然了,这件事是拉上岳飞才能名正言顺,否则就有以权谋私之嫌,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