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七五章 天子剑(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还到垂拱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摊上事”了。

    朝臣们经过激励争吵,最终达成一个协议,江北战事真相需要调查,楚州也要继续救援。

    前者是文官们的诉求,鉴于最近战事频发,武将的权力和地位越来越高,这让文官士大夫们深感不安。

    而今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件武将龌龊之事,自然要揪住不放,好生追查,甚至挫一挫武将们的锐气。

    拿检校太尉刘光世开刀,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至于继续救援楚州,则是枢密院的意思,枢密使赵鼎对此态度坚决。

    士大夫们大抵是对武将之间产生分歧乐见其成,或者认定了再次救援也是徒劳,只会丢人现眼,可以再次给他们攻讦的口实,于是欣然支持。

    有了决断,自然也就需要有人去执行。

    一个追查,一个救援,按理说应该需要两个人。

    枢密使赵鼎担心文臣前去调查,会影响前线作战,故而坚决要求“合二为一”,朝廷委派新的主帅,出兵救援楚州的同时,调查江北之战失利一事。

    道理自然是对的,但以参知政事范宗伊为首的士大夫们却是反对的。

    但此乃涉及军事,乃枢密院的管辖范围,故而赵鼎的话颇有分量,宰相吕颐浩也表示支持,赵构也便应允了。

    如此一来,新的主帅人选就十分关键。

    让人颇为意外,一番讨论之后,竟然是参知政事范宗伊提出了一个建议——驸马徐还!

    理由自然颇为充足,徐还乃是淮南节度使,江淮宣抚使,楚州之危全都在他的辖地之内,前去处置乃是分内之事。

    且几番对阵金兵,徐还几乎每战获胜,从未有过败绩,可以说是金军克星。徐还出动,先不说是否一定获胜,至少能够威慑金兵,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层原因,范宗伊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就是,新任主帅必须要压得住刘光世。

    刘光世乃是宿将,资历威望甚高,又官居太尉,连他麾下的兵马都称之为“太尉兵”,将校兵卒都显得高人一等,其本人就更不必说了。

    换个寻常将领过去,根本镇不住场面,掰着指头也就那么几个人。

    徐还无疑符合条件,一战成名,威名摆在那的。而且是当朝唯一的驸马,有“皇族”身份加持,即便是刘光世,也少不得要恭敬些。

    几方面综合下来,徐还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长公主与驸马新婚燕尔,在国家大事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何况大婚至今也差不多一个月了。

    范宗伊提出这个建议之后,枢密院没什么可反对的,赵鼎也颇为希望徐还能出面解决楚州危机。

    赵构内心则有点小纠结,一方面他不希望自家妹夫蹚浑水,另一方也希望徐还这颗将星帮自己排忧解难。

    说到底,还是国事为重。

    于是乎,诏命传到西湖,召徐还入宫商议。

    徐还对此并不意外,接到传召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自己可能卷入其中。

    果不其然,卷入的很彻底。

    让自己带兵救援楚州,毫无疑问这是个苦差事,若非如此张俊和刘光世也不会推辞,也不会闹到如今这个地步。

    推辞吗?

    不能!

    在朝野军民心中建立起来的勇武人设绝不能有丝毫动摇,纵然前面是块特别硬的骨头,也要去啃,即便可能磕掉门牙

    徐还仔细权衡,此去还是有好处的。

    一个待在临安的将军能做什么?节度使却不能开府建衙,宣抚使则没有就任,如何壮大自己的力量?

    而今留在临安,并无甚太大意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