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二章 诛心谗臣,苦战勇将(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弃守临安!

    这几个字落在君臣耳中,无疑是惊天炸雷。

    临安那是什么地方,大宋行在,事实上的都城,竟然弃守了?

    当然了,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明白,面对金军的强大兵锋,临安多半是守不住的,否则他们也不会跟着皇帝一起逃亡海岛。

    但守不住和弃守完全是两回事,性质截然不同。

    这些武将,简直胆大包天,太不像话!文臣们顿时叽叽喳喳,窃窃私语,各种各样的指责之语不绝于耳。

    赵构的脸色有些阴沉,一时沉默不语,想必心情不会好到哪里去。

    “守卫临安的是何人?如此有亏职守。”参知政事范宗伊沉声询问。

    赵伯谔低声道:“刘太尉据守湖州,苦战两日撤退;驸马据守吴江桥一日,不得已断桥撤退,至于临安好似无人据守。”

    “刘太尉和驸马没有撤回去据守临安?”范宗伊反问一句,然后好似喃喃自语道:“难道他们一开始就没打算守临安?还是畏惧金军兵锋不敢”

    这

    一旁的官员闻声皆不敢言语,毕竟兹事体大,涉及的人更非同小可,岂敢惹祸上身?

    眉头紧皱,阴沉着脸的皇帝赵构则问道:“临安城怎样?”

    “阖城百姓被提前疏散,金军占据一座空城,并无太多人员伤亡,不过”赵伯谔低声道:“金军大肆抢掠,据悉装运财物的船在武林门外的运河里绵延数里”

    呃

    文臣们又是一片哗然,疏散百姓这没问题,毕竟善待百姓在大宋是无可争议的政治正确。但被金军抢掠虽说他们出城之时随身携带了细软,重要财物,但家中府邸留下的好东西也不少,而今恐怕

    这些无用的武夫,文官们下意识怪罪到了弃城不守的武将身上,完全忽略了临安本就难以坚守的事实,指责之语再次响起。

    “太不像话了,临安行在,国之重地,竟弃而不守,任由胡虏抢掠。”

    “是啊,胡虏残暴无状,恐怕临安城”

    众人心里都知道,金军野蛮,很可能会和往常一样有焚城之举,如此城中的行宫,尤其是他们刚刚置办的宅邸将会化为灰烬。

    赵伯谔赶忙道:“金贼撤退之时,确实意欲放火,不过幸得天降甘霖,金军未能得逞,临安城池建筑无碍”

    “幸运啊!”

    众文官顿时松了口气,庆幸不已,宅邸算是保住了。

    有人当即道:“多亏了陛下在东海之滨祭祀祈福,龙王这才行云布雨,保临安免受火焚之灾。”

    “是啊,陛下功德无量。”

    听到奉承之语,加之临安无恙,赵构眉头略微舒展,问道:“吕颐浩、刘光世、徐还、韩世忠等人而今何在?”

    “这个”赵伯谔连忙道:“陛下恕罪,江南突降大雨,信使来往不便,诸位将军的下落尚不清楚。”

    赵构神色为之一黯,几个将领几乎手握大宋目下所有兵力,自己这个皇帝却不知道他们的下落

    “陛下莫要担心,想来几位将军肯定在布置迎敌。”参知政事范宗伊见状道:“不过也该奏报下战况,向陛下请示御敌之策不过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或是天降大雨,信使来往不便;抑或将军们忙于作战,暂时顾不上”

    随侍而行的御史中丞赵鼎闻听此言,不由暗暗心惊,范宗伊这几句揣测之言,看似是帮着诸将解释,但却句句诛心。

    堂堂参知政事,国家危难之时不能抵御外敌也就罢了,当将军们在前线舍生忘死抗敌之时,他却在背后进谗诛心,着实可恶啊!

    奈何这个问题太过敏感,不能随便掺和,否则得罪人是小事,反而容易越描越黑。但愿皇帝圣明,不要听信谗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