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〇一章 尴尬的提议(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契丹人准备撤了!

    一是因金兵来势汹汹,大同府风雨飘摇,孤城难以坚守;二来是徐还所言不无道理,阴山下的云内州是个不错选择。

    最终拍板之人是耶律余睹,毕竟他才是大同契丹军统帅。也许妫州河伏击完颜希尹之后,他对未来有过很多展望,但现在都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耶律奴哥的反叛,让大同府损失不小,也让契丹势头不错的复国运动暂时划上一个休止符。

    这事怪不得别人!

    要怪只能怪自己识人不明,或者是教侄无方,以至于落得今日下场。

    徐还说的没错,当此之时再与女真人争一时长短,争一地得失已经没有意义,将士兵马远比土地重要。

    汉人那句话说的一点没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去云内州吧,阴山脚下当年能养育匈奴人、突厥人称霸北方,甚至南下中原,兴许也能成为契丹兴复之地,至少能保全这支兵马。

    至于将来所谓的复国,耶律余睹自觉或许看不到了,保存实力,略尽绵薄之力吧!

    折彦野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微微错愕,却也欣然欢迎。

    大同府的局势他算是亲眼目睹,已经无法与女真人一较长短,撤退到云内州倒是退而求其次的明智之举。

    府州折家的势力主要在黄河以南,隔黄河与契丹人护卫奥援,相互支持,或许都能站稳脚跟。

    尤其是现在,黄河冰封,契丹兵马可以直接南下援助府州,便可不畏完颜娄室的威胁,也可避免被西夏人蚕食吞并。

    折家已经在府州驻守两百余年,这一遭的危机也许能坚持过去,兴许还能为大宋中兴立下不世功勋。

    尤其是和徐还的一番谈话之后,折彦野心中越发笃定这个信念。

    “折公子,府、麟、丰三州已是大宋在北方最后的国土,虽然四面楚歌,但若贵府能坚持下来,待王师北伐之时,意义重大。”

    “是,原本家父与我都挺绝望的,但是来大同府走了一遭,收获满满。有契丹人在云内州为援,我相信府州能坚持下去。”

    折彦野又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徐还,沉声道:“说实话,虽然盼着王师北伐,原本却没多少指望,家兄彦质随陛下南渡,那边局势实在算不上好不过在大同府见到公主和尊驾,折某有信心。”

    徐还笑道:“折公子谬赞了,不过山河破碎,社稷蒙尘身为大宋男儿,自当竭尽全力,驱除鞑虏,还我疆土,重铸山河。”

    “听闻徐公子攻破幽州之时,将这几个字留在金贼粘罕府前,豪情壮志,在下佩服。”

    “哪里?恨不能斩敌酋,食其肉,饮其血。”

    “徐公子不必谦虚,两百年来宋人何曾进过幽州城?徐公子是第一人。”折彦野道:“虽然只是占据数日,但折某相信,来日折公子必定可再入幽州,也定能斩杀敌酋,让他们血债血偿。”

    “借你吉言。”

    徐还拱手道:“在北地耽搁日久,我欲护送公主南归,府州与阴山之事还请折公子与令尊多费心了。”

    “分内之事,自当尽心竭力。”折彦野道:“家兄彦质身在临安,徐公子他日若是见到,还请帮在下问候。”

    “一定!”

    徐还轻轻一笑,心领神会,折彦野的叮嘱可不简单是带个好的意思。这是希望折家与自己保持联系,算是一种投资吗?不过也好,折彦质身在临安也身居要职,也许将来对自己多有帮助也为可知。

    随着契丹人开始准备西迁,徐还也开始打算南归事宜。

    在北地耽搁的时间已经太久,大同府的事情也告一段落,虽然没能尽善尽美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总算历史轨迹已经出现小小的改变,契丹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