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〇二章 百口莫辩(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子彦明白,吴皇后所谓的保全儿子实际上作为人质,当此之时,他不会计较这些。不是不心疼儿子,而是养在宫里就必然要承受这样的风险。但与此同时,也为家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为此,值得冒险。至于儿子的安全,他相信秦桧和张俊不至于丧心病狂到立即动手杀害养在宫中的宗子。如果那样,无疑是加速自取灭亡。只要自己成功出去,反倒是能给儿子带来生的希望。至于那虚无缥缈的储君之位,赵子彦早就看清楚局势,没有可能,也不能奢望。相反立下这桩汗马功劳之后,将来自家父子必定能在宗室有一席之地。临安剧变,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赵子彦离去的时候,韦太后也从慈宁殿赶来。儿子突然驾崩着实有些出乎意料,让她有所不知所措,悲伤是必然的。但是宫廷之中的女人绝非寻常柔弱妇人,尤其是经历过苦难和风雨之后,心智更为坚定冷静。儿子是怎么死的?当听到吴皇后的诉说之后,韦氏的心情顿时有些复杂了。作为母亲,她自然痛恨杀死儿子的凶手。可是凶手竟然是秦桧和张俊真的是他们吗?从种种迹象来看,似乎确实如此,可隐约有觉得有些不合理之处。这已经不重要了,宫中动了刀兵,局面便已注定。那么,此时此刻重要的便不再是儿子的怎么死的,而是儿子死了之后,自己的处境。经历过五国城不堪回首的岁月后,好不容易才回到江南享清福,韦太后十分贪恋如此近的尊崇地位与荣华富贵。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影响到她的地位和生活,哪怕是儿子的死。况且,人死不能复生,该考虑的是未来,是活着的人,所以韦太后心中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官家突然驾崩,皇后有何打算?”“大娘娘,臣妾以为该立即为官家发丧。”“还有呢?”吴皇后沉声道:“还有追捕弑君罪臣,为官家报仇。”“说的没错,可是就凭我们几个妇道人家吗?”韦太后轻声反问,充满质疑和否定。“话虽如此,可是为官家报仇乃义不容辞之事,纵然”“纵然怎样?”这一遭,韦太后的反问语气更重了:“不可意气用事,为官家报仇需得从长计议,且也不是我们几个妇道人家能办到的,而该由”吴皇后问道:“该由何人?”“那还用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自然该是由新君了。”“大娘娘,大宋眼下并非无君,太上皇还在”“你”韦太后没想到吴皇后竟然提到了丈夫赵佶,这个他最不愿意面对,却不得不面对之人。尤其是眼下这个当口,没有皇帝,没有太子,但有太上皇,这个局面着实很微妙。但是韦氏没有丝毫犹豫便做出了选择,一旦丈夫掌握大权,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甚至会有杀身之祸。再者,太上皇是高阳郡王徐还的傀儡,怎么能拱手将大权交出去呢?倒不如另立新君,然后自己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政。想起昔年太皇太后高氏辅佐哲宗,大权在握的先例,韦氏不由有些激动。只是自己没有高太后当年的威望,想要另立新君,大权在握,就必须要有所倚仗。两府宰相!高太后立即想起了秦桧,可是吴皇后言之凿凿,乃是秦桧与张俊弑君,这可就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真是他们杀的吗?对此,秦桧仍旧是一头雾水。不过是想着进宫试探,做些铺垫,谁曾想竟出了这么大的意外。皇帝死了,他们背上了弑君的罪名。秦桧与张俊很确信不是自己动的手,可是真的是吴皇后下手吗?冷静下来之后,秦桧反而有些不大确信了,吴皇后固然有立自己养子的打算,甚至为此做些谋算,但弑君并非上上之选,更不会选择嫁祸宰相。秦桧有理由相信,现在的局面绝对不是吴皇后想要的,一个妇道人家,即便是中宫国母,没有宰相权臣的支持,也休想控制局面。退一步讲,赵构始终是要立储的,无论立谁,她作为中宫嫡母,地位都是有保障的,何必要铤而走险呢?现在宫中突遭变故,来不及多想,以至于忽略了这些,更忽略了一个人——太后韦氏。赵构死后,吴皇后的影响力和决策权是有限的,被韦太后掣肘,甚至压制几乎是必然的。那么,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