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五二章 和谈条件(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软肋!每个人都有!徐还的软肋是妻儿,赵构的软肋是皇位和权力。送归韦太后,送归二圣。虽说都是至亲,但赵构的心情却是截然相反。生母回归,是团圆,是尽孝。但生父和兄长归来,无疑是威胁,是他最担心,也决不能容忍的事情。故而当秦桧说出这句话时,赵构的态度已经确定了。“金贼愿意送太后南归?”赵构低声询问,故意忽略了后半句。“是,此番和谈若是能让官家与太后团员,全了官家一片孝心,也是极好的。”“嗯!”赵构点点头,心里自然明白,孝心是最好的借口,朝堂众臣难以反对,和谈也就顺理成章。而且此番金国的和谈似乎很有诚意,从伯侄之国到兄弟之国,身份对比了有了很大变化。而且可以拿回黄河以南的土地,兵不血刃,光复疆土。岳飞也就没有必要再北伐,迎回二圣之说也就不复存在。“官家,金国和谈使已经等候在淮水岸边,随时可以前来临安,拜会官家。”“嗯!”赵构点点头,已然默许此事。秦桧心中一喜,小声道:“官家,金人有个条件”“什么条件?”“岳飞高呼直捣黄龙,金主受惊,甚是不安。若两国从此化干戈为玉帛,恐岳飞之流不能留存”话说白了,金国的条件是——杀岳飞。赵构心头一动,但并未太过震惊。看来金兀术是被岳飞打怕了,一心要置岳飞于死地。作为皇帝,按理说肯定不能杀功臣,自毁长城,但赵构内心却认同了。岳飞或许是大宋的功臣,却不是自己的忠臣,这样的人留之无益。也就是说,在这件事上,自己和金人的诉求是一样的。秦桧不失时机地补充道:“官家,岳飞拥兵自重,恐怕已经有不臣之心”“会吗?”不知出于怎样心态,赵构明知故问。“有此迹象。”赵构没有接茬,改口问道:“和谈之事情,临安诸卿或许赞同,但在外的将领岳鹏举,徐子归”“官家,这便是试探他们忠奸的绝好机会,岳飞这边官家不妨下诏撤军,看他如何反应。至于徐驸马,臣拿捏不准”秦桧是当真没有把握,如果说当前大宋最反对和谈之人,徐还一定是其中之一。之前绍兴和议,他之所以赞同,那是因为实力还不够,无法对临安朝廷对抗,只能听命行事。但今非昔比,徐还如今在西北一家独大,自成一体,临安完全鞭长莫及。西军已经拿下河东,又有契丹人掌控的云内州,完全可以翻越太行山,挥师东进,直取河北,进军燕云。和谈?徐还岂肯乐意?但偏生此事,必须安抚徐还,尽快促成。完颜挞懒与金兀术已经明确表示,只要和谈达成,金国就会联合他们一起出手,将徐还置于死地。虽然没有明确说怎么办,但话里话外,显然已有定计,成竹在胸。可是怎么才能迫使徐还答应呢?作为大宋军方的实权人物,前线第一统帅,如果他反对,恐怕和谈会很难进行。毕竟眼下势头不错,一旦徐还领头,后续会有很多人跟着鼓噪,汹汹民意会非常难以安抚。最担心的是徐还和岳飞二人双双反对,甚至不听从朝廷号令继续进军,和谈根本无从谈起。是以,秦桧很着急,赵构也很着急。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当此关键时刻,徐还好像自己先松口了。徐还的奏疏从凤翔府而来,这是一份战果汇报奏疏,也可以说是一份请功奏疏。宋军攻陷了河东,作为西军统帅,徐还向朝廷汇报战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出乎意料,以前徐还总是故意淡化功劳,这一次却大张旗鼓地请功。虽然名义是为将士们请功,但明眼人心里都清楚,将士们尚且有封赏,他这个功勋最为卓著的统帅呢?要知道,自从收复灵夏二州开始,再到斩杀银术可,击败粘罕,到如今攻克河东,朝廷一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延缓封赏。朝野上下已经有很多人提及此事,无论是枢密院还是御史台,都表示过异议,认为朝廷应该赏罚分明,不能寒了前线将士的心。之前还可以说,等战事告一段落之后,一并封赏。现如今既然要和谈,自然是要终结战事,论功行赏自然也就刻不容缓。功劳多,封赏自然也就足。徐还麾下的将领们现如今都兼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