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八一章 被遗忘的古道(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华夏自古以来耳熟能详的典故。昔年鸿门宴后,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僻居于汉中、巴蜀之地。为了使项羽放心,刘邦入蜀之时烧毁了栈道,从而表示自己无心再入关中,好让项羽安心。待项羽东归之后,刘邦在蜀中日渐壮大,欲出北上关中。被拜为大将的韩信,明面上重修栈道,麻痹关中的雍王章邯,暗地里通过陈仓小道北上,出其不意,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司马靖提出效仿韩信故计,显然不是修栈道,亦非走陈仓小道,那条路早就暴露,没什么秘密可言。司马靖铺开一张地图,指道:“国公瞧这里。”“和尚原?”徐还顺着指向瞧过去,目光落到一个关键之处。“不错,和尚原和大散关一样,乃是入汉中的要冲之地,如果被完全突破,大散关守与不守,其实差别不大。”司马靖道:“张浚先败于富平,后败于和尚原,此间已经被完颜娄室控制,之所以尚未酿成大祸,全耐仙人关坚守。”徐还凝神细看地图,仙人关紧靠和尚原,或许可以算是和尚原的一部分,是要冲中的要冲,乃真正的咽喉之地。如果金军一旦突破,秦岭天险等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后果不堪设想。很庆幸,仙人关有吴璘坐镇,始终牢不可破。“吴氏昆仲乃是少有的骁勇战将,吴璘固然坚韧,然倘若金贼不断增兵,先围困,后强攻,仙人关能一直坚守吗?”司马靖反问一句,忧心忡忡道:“看此前情形,金贼似更想夺取大散关,把秦州一带的大宋兵马全部清剿,待后顾无忧,直接南下。但翰鲁古被设伏斩杀之后,金贼极有可能改变策略,调转方向,完颜娄室迟迟不见动静,兴许就是蓄势待发,对仙人关发起致命一击。”徐还沉吟片刻,脑海中整理各种相关信息,还别说,确实有这个迹象。因此,相比之下,如果真要增兵,首先需要支援的也应该是仙人关,而非大散关。但司马靖已经说得很清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所以肯定不会是直接增兵,而是“另辟道路,换个方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为守关,一心复土。”秦岭横亘在关中与汉中之间,蜀道难于上青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而来。不过高山有谷,长时间的探索之后,人们逐渐在山间发现了不少可以穿行的山谷,加以整修后成为往来南北的通道。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连云栈道路径有很多,方便民间往来的同时,也在军事上提供了更多可能。昔年不起眼的陈仓小道,可以帮助韩信大破章邯,从而为刘邦奠定天下霸业。而今,司马靖也为徐还谋划起了相同的故事。按照计划,大军从兴州开拔,向西经陇南之地前往秦州(天水),然后沿渭水东下大散关。既定路线,大军照常上路,依旧旗帜飘扬,车辚辚,马萧萧。但实际上,人数只有原本的一半。另外七千人,则由徐还亲自率领、杨再兴为前锋,悄悄来到了兴元府腹地。文川!汉水不起眼的一条小支流,在兴元府城以东约三十里的地方汇入汉江。徐还率领一万兵马从河口出发,沿着文川向北前行,进入了山峦起伏的秦岭深处。文川道!这条道路由来已久,也是贯通关中与汉中的一条山间小道。最早可以追溯到楚汉争霸时期,萧何留守汉中,派人探访山间道路,向北运送物资,文川道便是其中之一,南口的山岭也因此得名的通关山。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是由乐城(汉中城固)北上,沿文川道至西江口,转入斜谷道,进驻五丈原。那个时候,文川道只是褒斜道南段的一个岔路口,一条分支而已。直到唐宣宗大中三年,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凤翔节度使李玭,利用褒斜道北段,由西江口向东南,正式另辟文川道。从而节省数百里路程,从而加强唐王朝对西南地区的联系与控制。在唐末几次纷乱,长安城破,天子避入蜀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因为道路艰难,且通向的是西北方向较为偏僻的眉县。故而大部分商旅更愿意走金牛道、傥骆道出山更近长安的道路。文川道渐渐被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