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三四章 计将安出(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空城计!兀术为此心神不安,金军整夜也是枕戈待旦,好在平安无事。天亮的时候,汪伯龙和派出的各路斥候都回来了。多路斥候跑遍了临安附近百里地界,丝毫没有发现有宋军埋伏的迹象。甚至有几路斥候特意渡过钱塘江,探查江南地界,仍旧是一无所获。更为难得的是所有的斥候都在约定的时间返回,没有任何的折损,也就是说整个区域无一遗漏,毫无异常。汪伯龙亲率一支千人兵马在城内探查,发现整个临安几近是一座空城,除了少数年老体弱,不便远行,以及留下来照料的子女仆从外,城里几乎看不到人影,半夜寂寂无人之时,给人一种鬼城的感觉。汪伯龙甚至特意探查,在城中并未发现引火之物,也没有发现隐藏有刺客或者潜伏的兵马。甚至连水源都特意验看,并未投毒或破坏情形。不是计谋,没有陷阱。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兀术总算是松了口气。天气炎热,城外扎营本就艰苦,连续多日兵卒并未休息好,况且而今已经兵临城下,哪怕只是座空城,不进也说不过去。即便是没人,临安作为江南富庶之地,宋国行在,劫掠扫荡一番,总能有所收获的,勉强算得上不虚此行。兀术当即命令军队进入临安城修整,继续搜山检海。当然了,哪怕临安周围百里没有宋军踪迹,兀术也不敢掉与轻心,汪伯龙不得不苦逼地肩负起防御任务。多路斥候仍旧不断游荡在临安周围,随时探查奏报情况。进城,入宫。宋国临安行宫里空空荡荡,除了亭台楼阁和些许洒扫太监之外,根本见不到旁人。坐在宋国皇帝的御座上,兀术沉默了。没有陷阱,空城无计?时至此刻,他仍旧有些不敢相信,也想不通。宋军怎么可能,怎么敢弃守临安?在湖州和吴江桥付出了那么惨重的代价,难道只是为拖延时间,转移城中百姓?虽说宋人婆婆妈妈,讲究什么民为贵,体恤百姓,但大局之前,应该不至于迂腐至此。尤其是临安城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就这么放弃,宋帝赵构和满朝臣子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大敌当前,君臣逃遁,不守都城,凭什么要求将士、百姓继续支持他们,流血拼命来保家卫国?这一点,怎么都绕不开。不管怎么着,哪怕只是象征性地守一下,也必须得有个过场。而今宋军连这个过场都不想走,莫不是不,赵构虽然胆小懦弱,宋庭或有纷乱,但绝对不至于糊涂至此。他们能这样做,除非兀术沉吟许久,除非宋国君臣有更为充分的理由,或者足够掩盖弃守临安之过的功劳,向天下交代。如果是这样,那么临安空城,仍旧是计。可是宋军的算计在哪里呢?兀术苦思冥想,一时间却毫无头绪。他想起徐还临走时的那句话,“江南肥鱼虽然鲜美,需小心刺喉”临安不就是一条鲜美的肥鱼吗?那么这根刺直觉告诉兀术,徐还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的放矢。一定有一根刺存在,正在不,或许已经刺入自己的喉咙,只是不知何时发作,着实让人心中惴惴。西湖赏景,饮马钱江,而今都做到了,但兀术心中却没有丝毫成就感,反而越发不安了。直觉告诉他,宋人肯定酝酿着什么阴谋诡计,可是计将安出呢?四太子惶惶不安,但金军却乐开了怀。连日征战,他们着实辛苦,领他们坚持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军令难违,另一个便是所谓的搜山检海。一路抢掠的财物,大部分自然是要上交的,但中饱私囊却也是寻常事。尤其是江南富庶之地,金银玉帛甚多,顺势抢点便是一大笔财货。为了保证士兵的积极性,将领们自然是睁只眼闭只眼,默许将士们藏私。甚至先前为了鼓舞士气,他们还宣传临安乃是江南最为富庶之地,攻陷之后,金银玉帛,娇滴滴的江南美女取之不尽。而今终于进城了,期许已久的士兵们再也忍不住,当他们四太子忧心忡忡之时,他们也顾不上连日的疲惫,抢掠已然开始。临安城空空荡荡,任他们肆意而为毫无抵抗,这很好,却又不好。不过多一会,士兵们便是失望了,城中空空如也,压根没几个女人,更别提什么娇嫩的江南美女了,憋了一肚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