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蝴蝶效应(第1/2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荻夫人当然懂得,徐还的说法不失为一个好建议。一个投降,且手握重兵的将领被怀疑是很正常的,女真人真要采取什么手段也不足为奇。更何况还有元帅府的信使、完颜希尹的令牌、蜡封的密信,以及女真人兴师动众的搜捕,这些小细节无一不在加深可能性。这种事不需要确切证据,有时候些许风吹草动,似似而非的疑神疑鬼,反而更容易把人逼疯。耶律余睹能例外吗?建议已经提了,秋荻夫人没有立即回复,貌似是要仔细思量一番。徐还倒也不着急,这件事他绝非信口开河,而是有足够信心。毕竟,早在几年前,靖康之耻尚未发生之时,宋钦宗曾经派人联络过耶律余睹,邀他一起,联合起兵抗金。据说宋钦宗曾有亲笔密信,还有使者到访西京大同府营地,但公开消息是耶律余睹不曾答允。到底是全然不为所动,断然拒绝?还是私下商讨未能达成一致,外人并不知晓,遐想的空间也就很大。金国上层会怎么想呢?一个投降的叛臣,一个时常被人拉拢且手握重兵的将军,怎么想都是个不安定因素。这一次,他拒绝了,那么下一次呢?如果别人给了他的诱惑足够大,或者他有更大的野心呢?换位思考,在徐还看来,如果自己是金国统治者,一定会尽量消除这个不安定因素。疑心是帝王的通病,曹操梦中杀人,大宋太祖所谓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都是这个道理。区别只在于是方式是杯酒释兵权,还是狡兔死,走狗烹?当然,这也的看耶律余睹自己怎么想,是想学石守信,还是非要做韩信?历史上可不乏降将下场凄惨的例子,尤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正在快速汉化的女真人想必已经知晓,至少熟悉汉学的完颜希尹对此很清楚,因此有先见之明,提防他耶律余睹是很有可能的。其实从一开始到现在,金国人可能对耶律余睹一直有所提防,甚至有温水煮青蛙式的削弱。如果金国人足够仁慈,耶律余睹也能够渐渐接受,到最后不管是否心甘情愿,至少能留个职爵,过富贵日子。但如果不甘寂寞,下场将会十分凄惨。就像大宋开国之初的石守信,高怀德等人,自从乖乖向太祖皇帝交出兵权之后,各家都成为大宋的将门世家。子孙迎娶公主,荣华富贵的不在少数,如果不是遇到金人入侵,亡国悲剧,他们的子孙依旧能与国同休,过荣华富贵日子。但耶律余睹不见得是那样的人!事实上,在原本历史上,耶律余睹几年之后也却是反叛,最终被完颜希尹平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未卜先知,徐还才敢有的放矢地去说服秋荻夫人。不过有一点,自己此举到底是契合历史,还是诱发了历史时间?抑或原本耶律余睹反叛,而被“逼”上那条路呢?当此之时,根本说不清楚。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吧,翅膀已经煽动了,会不会又一场风暴起来呢?将来能有煽动更大的风暴吗?从小院里走出去的时候,徐还看了一眼身边的两位公主,心中信心满满。他不由自主又想起那句断言——若同时迎娶这二位公主,便可成称霸天下,成就亡图霸业。也不知是哪位术士所言,也许是真的也未可知。这年头,占卜这等玄妙学问,谁又能说得清楚?携手回到小院,一路上听柔福帝姬讲起她与耶律余里衍相识的过程,徐还越发笃定。和柔福帝姬不同,契丹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已经嫁过人了,“丈夫”正是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当然了,是被俘之后沦为妾室。不过那段时间,完颜宗望似乎一直率军南征,并不在会宁府,所以耶律余里衍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不久之后,完颜宗望便病死在北归途中,耶律余里衍连丈夫都不曾见到便沦为俏寡妇,想想也真是可怜。不过按照柔福帝姬的说法,这件事很蹊跷。完颜宗望尚未北归之时,便已经有迎娶宋辽公主,称霸天下的说法,不过当时都觉得是无稽之谈,谁也没有当回事。但实际上,从那时起耶律余里衍就已经被带入金国皇宫,偏不巧完颜宗望在宋国也霸占了一位公主——茂德帝姬。也不知术士的传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