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零三章 世界地图(第2/3页)  大明春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宦官侯显面有惊诧之色,可能是因为朱高煦干这种大事也太随意了;不过朱高煦身就经常打仗,下决定没那么多牵扯,都是干就干!

    侯显躬身心翼翼地道“皇爷,任命尚书、侍卫亲军指挥使这等事,奴婢去口头传旨是办不成的。必得皇爷亲笔圣旨、或翰林院官员写圣旨用玺才行。”

    “笔墨侍候。”朱高煦道。

    朱高煦写好了圣旨,侯显告退。朱高煦便一边继续琢磨薛岩的密卷,一边等待要见的人。

    先帝驾崩案,薛岩不能继续查了,他得把大理寺卿的位置腾出来给朱高煦的亲信;不过从大理寺卿到刑部尚书是升官了的,六部尚书权力极大,管的事儿也更多。

    薛岩目前查实的东西、先帝中毒驾崩于东宫之事实,对朱高煦的皇位合法性没甚么影响。但朱高煦直觉谋刺先帝的真正罪魁祸首、应该与太子及东宫官员无关,真相便不能随便示人了。

    等了许久,在千步廊上的茹先到了乾清宫斜廊。朱高煦叫他进来话。

    茹是个文人,却长得很魁梧,脸很大、脸上的毛孔很粗,大概有五十来岁了。茹近前行大礼时,显得很紧张。

    朱高煦这才想起,这两天不止一个人弹劾他在‘伐罪之役’中,茹经常为伪帝出谋划策,堪为心腹云云。具体的内容朱高煦没细看,反正知道茹在洪熙伪朝十分卖力。

    “平身,赐座。”朱高煦淡然道。

    茹忙道“臣谢圣上恩。”

    朱高煦道“茹部堂这么着,我话还要仰起头,脖子累得慌。”

    茹“……”

    朱高煦等他在一条凳子上坐下来,他也没多少废话,径直道“弹劾茹部堂的奏章,朕也没怎么看,已经丢在宫里当废纸了,你别管那些事了。”

    茹的脸色顿时有点泛红了。

    朱高煦继续道“记得朕做藩王、还没去云南就藩的时候,朕去茹部堂府上,是谈过话的,你应该记得那件事。朕觉得茹部堂的眼界很宽,你对当时势力已日渐渗|透至西域的帖木儿论述,颇有见识。”

    茹握拳道“圣上赞誉,臣不敢当。”

    朱高煦问道“朕今日找你谈话,想问问,茹部堂对朝|鲜国之事可熟悉?”

    茹谦虚地道“臣略有涉猎。”

    朱高煦听罢,便又问“怀安大君是怎么回事?”

    茹沉吟了一会儿,恍然作揖道“朝|鲜国李氏开国君主乃李成桂;怀安大君是李成桂的第四子、名叫李芳干。”

    朱高煦就是好奇朴氏的政|治目的究竟是甚么;同时也想了解此时朝|鲜国的情况,这才想到问问茹。

    茹道“李芳干原来的爵位是怀安公。洪武三十三年,当今朝|鲜国国王李芳远、李成桂第五子,发动了朝|鲜国第二次政|变之后,做了朝|鲜国国王;并削去了李芳干的爵位、改封怀安大君,并流放李芳干于济州岛养马。”

    朱高煦听到这里,恍然便大致猜到了朴氏的政治意图。

    朴氏家族与李芳干一脉,应该是政治同|盟,属于权力斗争中失败的一方。朴氏家族的女子来到大明朝,是在他们那个政治集|团一败涂地、毫无翻身机会、随时可能被连根拔除的情况下,想寻求外援的一种策略!

    这些套路,连大明朝太宗皇帝也干过。最近那两个滑稽装作鞑靼人的兀良哈部落,不就是“靖难之役”时期燕王府的外援?

    朱高煦开口道“李芳远发动过两次政|变?这真是个能人啊。”

    茹点头道“圣上所言极是。实际上李氏第一次发动政|变、取代前高丽国王氏之时,李芳远的功劳也是最大的;至今为止,他已经谋|划过三次成功的政|变,可谓手段老练。”

    朱高煦问道“李芳远对我大明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