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三章 本钱(第2/3页)  大明春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十里宽;官军人马几乎占据了整片地方。

    而叛军汉王部在南边资水附近,距离不到十里;瞿能部至少七万人在西边,就隔着一条河。

    张辅判断南面的汉王军、出动了主力,至少十几万人。在这狭窄几乎难以动弹的地方,叛军的总兵力起码是官军的两倍!

    “轰……轰……轰!”南面忽然传来了三声炮响,便仿佛是天边的闷雷。但是在晴朗的冬日,根不可能打雷,张辅不得不猜测那是叛军的某种信号。

    张辅对周围的人径直道“南面资水附近有叛军重兵;咱们要设法脱离战场,向北面的官军主力靠拢!我大明官军在北边已聚集了数十万大军,两三天内援军便到。只要诸位力挽狂澜,完成此事,帅必为尔等请功!”

    他先把此时要干的事,直接了,免得诸将不知道该怎么办。

    事情比较简单,到底就是跑路。众将纷纷应答。

    接着张辅便抓住了眼前火烧眉毛的事,他的目光停留在柳升军前锋大将脸上,道“李前锋,你立刻率骑兵南下,阻击汉王军马队和前锋北进。不能让叛军马队迟滞我大军,定要为大军争取时间。”

    这个骑兵大将,在新化县见过张辅。他马上抱拳道“末将得令!”

    张辅有点不放心,回顾左右问道“何福军的斥候武将可在?”

    一员武将拍马抱拳行礼道“末将在!”

    张辅道“你更熟悉此地地形,作为李前锋的副将。”

    “得令!”

    张辅叮嘱道“帅观之,附近有不少山林,你们要相尽一切办法,如利用地形伏击等战术,阻击或击退敌军前军。”

    二人领命而去,向部署在北面的各处骑兵营之间赶去。

    张辅接着问道“西边的瞿能部,能有甚么办法快速渡河?”

    一个十几岁的年轻武将抱拳道“禀大帅,黄背河数十里内未发现舟桥,船也少见;此时瞿能应该只有两处渡河的地方。

    一处在北面十里地,南岳乡附近有座‘文昌桥’;另一处在文昌桥以南大概五里地,有一处浅水可涉水,不过东岸几乎都是陡坡山林。咱们已事先派了人去把守了!”

    张辅又问道“派了多少守军?你叫甚么名字?”

    年轻后生道“末将襄城伯李隆,左翼军副将。回大帅话,每一处守军有两个百户队……”

    张辅回答得很快,不等李隆的话音落地,马上下令道“调你的部人马去增援,一处至少再增兵一个千总队!”

    他罢,向北面张望了一阵,指着最北边放在辎重车上的几门洪武大炮,道“传令,那些炮归襄城伯李隆统率了,弄到黄背河渡口去!李隆,你叫炮卒装散子,放在渡口两侧;叛军攻到河中间,便用大炮向侧前方的河心位置轰击。”

    李隆拜道“末将即刻出发!”

    张辅看了他一眼,语速很快地道“我认识令尊,老襄城伯是一员良将。”

    李隆正色点了一下头,拍马而去。

    张辅用力揉着太阳穴,尽力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醒,拼命地思着此时的紧迫局面。

    他已判断此地的汉王叛军、乃其主力人马。哪怕此刻还不能完全确定消息,他也不可能迷迷糊糊地允许十万大军、去打一场不知胜算几何的战役;当此之时,脱离战场保存兵力,才是明智之举!

    这些军队,可都是张辅准备建立宏伟奇功的钱……

    此时此刻,柳升部九万、以及中军四万余众,第一批约十三四万人的援军、大概能在两天左右靠近此地。

    张辅很快将此役的方略决定下来保持军队阵型撤退,全力拖延两天左右;等到第一批援军到达,逆势就能扭转!

    而薛禄的右翼军以及谭忠、陈懋等军,近二十万人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