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二章 传下去(第2/3页)  大明春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娘责罚!”

    张氏好言“起来,起来。我何时有责怪你的意思了?”

    杨庆这才心翼翼地了起来,不过他似乎并未真正觉得自己多嘴,马上又开口道“奴婢听郑和拿礼物送给娘娘,却是觉得有些奇怪,他不是汉王的人吗?”

    张氏的脸色顿时一变“郑和一直是先帝身边的近侍,他怎是汉王的人?”

    杨庆愕然道“奴婢以为娘娘知道的。”

    张氏皱眉道“你,那是怎么回事?”

    杨庆道“早在‘靖难之役’前,太宗皇帝住北平,每次召见那时的高阳郡王,都是差遣郑和去;二人单独见面的时机非常多。除此之外,汉王身边的宦官王贵,时不时还送给郑和财物,早已结交……”

    “这些事你听谁的?所言确实?”张氏问道。

    杨庆躬身道“奴婢早在燕王府多年,以前只是做一些粗活,不过时间长了便能发现不少事儿。王贵与郑和曾有来往,乃奴婢亲眼所见!奴婢在皇后娘娘跟前,绝不敢有半句虚言!”

    张氏脸色不太好了,坐在那里没有回应。

    杨庆抬头悄悄瞟了皇后一眼,又道“还有一件旧事。‘靖难之役’时,有一次建文朝用离间计,想离间今上与先帝的父子关系;便送来了一封劝降的密信到世子府……”

    张氏点头道“我记得那件事。圣上没有中计,立刻将奸谍和未扯开的密信,一起交给了先帝。”

    杨庆弯着腰道,“娘娘所言极是。不过那时汉王听到了密信的风声,便想借机发难,在先帝跟前谗言今上。后来郑和去见了汉王,才劝阻了他;汉王因此偃旗息鼓,没有攻讦今上,深得先帝赞赏。”

    就在这时,太监海涛返回了。海涛走进厢房,将手里的盒子打开,躬身上前,把盒子捧到皇后跟前。

    皇后张氏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盒子里的古旧的佛珠,却许久没有伸手去碰。

    “这东西太脏了,重新收起来。”张氏冷冷道。

    海涛愣了一下,但未多嘴,他只是微微侧目看了杨庆一眼,便道“奴婢谨遵懿旨。”

    张氏又招手叫海涛靠近,她侧过上身,凑近悄悄了两句话。

    海涛的腰弯得更低,沉声道“奴婢马上去办,绝不会出任何差错!”

    张氏再也不看佛陀用过的佛珠一眼,从椅子上起来,她便道“我到佛堂去了,让杨庆跟着就是。你去办事。”

    “是,娘娘。”海涛道。

    ……海涛传皇后的懿旨,到午门调了一队锦衣卫甲兵。他们不进皇宫,而径直去皇宫西南边的内宫诸监;不进皇宫事情便不太要紧,只要口头懿旨就够了。

    内宫诸监的各处宅子之间,街上雨纷纷,宦官和锦衣卫的急促脚步,忽然让这里多了几分萧杀之气。

    一行人到了一座院子跟前敲门。一个宦官开了门,见到海涛和甲兵,宦官一脸敬畏,点头哈腰地见礼。

    司礼监是太宗皇帝诏令组建的宫廷衙门,主要职能是管理宫里的所有宦官;作用是把阉人从吏部独立出来,因为以前宦官是归外朝吏部管。于是所有的阉人,见着司礼监太监这些直接管辖他们的上峰,当然很惧怕。

    海涛也不多话,问明白郑和的所在,便带着锦衣卫径直过去了。

    下雨天里,郑和果然正在屋子里呆着。他正坐在窗前,仔细雕琢着一只木头船模子。

    郑和回头一看,目光从海涛、以及海涛身后的锦衣卫甲兵身上扫过,很快便对身边的一个宦官道,“你先出去。”

    “是。”宦官答道。

    海涛走了进去,径直坐在桌案对面的椅子上。

    对坐的俩人竟然一言不发,气氛十分诡异。锦衣卫将士们也都默默地在后面,等待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