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八章 指间微凉(第2/3页)  大明春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哩,又在读《中庸》。”

    “王公公还懂《中庸》?”盛庸随口道。

    王贵道“咱家在燕王府时,便识过字、读过书。对了,大帅可知李先生为何爱读《中庸》?”

    盛庸摇摇头,好奇地问道“为何?”

    王贵左右看了一眼,声道“念着他的旧相好。据‘李先生’在京师会试之前,住在一家破落客栈里,里面有个窑姐很爱听他读书。

    窑姐常常照顾他,也不收钱,反而资助了李先生一笔钱,供他科举之用。李先生承诺中了进士,便回来找那窑姐、报答她。不料李先生走后,张信既然恰巧看到了那窑姐,垂涎其美色,强行买走了。”

    盛庸忍不住问道“那窑姐后来怎样了?”

    王贵道“死了。被张信家的人活生生折磨殴|打致死。”

    盛庸皱眉沉默了片刻,道“我怎么没听李先生起过?”

    王贵摇头道“咱家也不是听李先生的。当年‘靖难之役’前,王爷要劝降北平都指挥使张信,罗张信的事儿时、偶然打听到了这事儿。”

    “原来如此。”盛庸点点头,指着衙署那边道,“我还有点事去见李先生,先告辞了。”

    王贵抱拳道“大帅,您忙您的。”

    盛庸刚走到衙署门外,果然听到里面李先生的读书声传出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推开房门,便听到李先生的声音,“盛将军回来了。”

    盛庸点了点头,他记得之前李先生过,每当遇到甚么大事、心神不宁的时候,便爱读《中庸》。今日或许出了甚么事?

    盛庸先走到了李先生旁边的太师椅上坐下,依旧满身疲惫地、长长地松出一口气。他转过头,忽然见茶几上、用杯盖压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他立刻拿了起来看。

    平安的字迹。

    盛庸的脸色顿时一变“张辅军要来了?!”

    李先生放下手里的书,点头道“照平安之前的消息,张辅军迟迟不来,并非怠战,而是军粮未凑足。最近张辅好像得到了足够的粮秣,预计半个月后抵达昆明城。”

    盛庸的眉间三道竖纹更深了,脱口道“那昆明城外的敌军,半个月后不是要增兵至二十万?”

    “应该是这样。”李先生道,“平安只有三千余骑,单凭袭扰,不可能阻止张辅的十万大军。”

    房间里长久地沉默下来,盛庸也无言以对。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再怎么会部署城防,兵力不足也守不住!

    当年盛庸和铁铉一起镇守山东时,各种兵马加起来,那可是有二三十万!彼时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在北方刚刚大败、损失惨重,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残兵败将逃到了济南城;而且铁铉事先调集了山东一省地面上剩下的卫所兵,聚兵济南死守。

    而现在盛庸手里总共两万多军队,守了那么久,将士已伤亡近半。若非李先生多次出谋划策,煽|动昆明城的百姓青壮助防,现在可能就守不住了!

    “城破只在时间长短。”盛庸终于以陈述般的冷静口气道,“待张辅军到达,攻城会更加激|烈,恐怕‘那个时刻’就在不久之后。”

    李先生点了点头,无话可。

    过了一会儿,盛庸神色一凛,用镇定的语气道“咱们是不是该想办法突围?”

    李先生沉吟不已,不置可否,只问道“等一等汉王的消息?”

    盛庸道“能等到当然最好。但若要突围,最好在半个月内,于张辅军到达之前;不然二十万重兵围困,突围几乎不可能了!”

    李先生忽然了起来,从书架上拿了一盒象棋过来,道“今日战事稍歇,盛将军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