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冲突乍起(第1/3页)  锦衣卫创始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此,王小十也并未真的放在心上。在他想来,世间哪里就有这么巧的事!偏偏徐寿辉所要的人,就出现在了朱元璋的地界上,还好巧不巧的与常遇春在那中情况下碰了面。

    不过,纪纲能够将两件事情联想到一起思考,其工作时的认真态度还是值得表扬的。

    纪纲接着道:“还有。最近军中的将领们陆续都将家眷接到了城中,一些路途远的,家眷也已经在路上。大帅听说之后,特准派军士接送。”

    “这是自然。日后应天府将是我们的根基之地。将家眷都接到城中,也能使将军们出征时后顾无忧。”

    同样的,这也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若是将领在外一但有变,这些家眷自然成了朱元璋的人质。

    王小十不曾想到这点。而至于朱元璋是否也有这一层打算,就不得而知了!

    随后的一段时间仍旧是相对安定。将军们的家眷都接入到应天府中,自然需要妥善安置。而这一项任务,却又派到了刘伯温的头上。

    先前帮着朱元璋清点钱粮,这番又帮着安置家眷,刘伯温这位大才子却实实在在成了朱元璋的大管家。

    不过对此,刘伯温没有分毫怨言,反而是每日乐在其中一般。他不单是安置了这些将军的家眷,只要是职位在千总以上,哪怕是孤身一人,刘伯温也为其安排了宅院。

    当然,这些宅院不过是普通住户的人家一般。城中的豪宅虽多,却也不能都抢来吧!就只能是大小有别了。

    这也体现了刘伯温与李善长的不同,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他照比起李善长来更为安于现状。

    若是换了李善长,只怕就不会这么干劲十足了。当初在滁州,朱元璋虽然倚仗他处理政事,却对其有所冷落,才使得李善长和郭天叙两人勾勾搭搭,险些酿成大祸。可见,李善长天生就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他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表现的机会。

    而刘伯温却不同。他或许自负才学,对于朱元璋是否重用自己并不担心。连续数月里,每每朱元璋召集众将议事时,李善长往往是侃侃而言,大谈时局。反观刘伯温竟都如老僧入定一般,最多也就是点点头而已。

    久而久之,旁人都已不将其当做一回事。唯独两个人例外!

    一个,自然是王小十。他可与旁人不同,有着后来人的“远见”,又亲眼见过刘伯温的过人之处,哪里敢于轻视。

    而另外一个,则就是李善长。这段日子里,李善长在众人面前每每都压过刘伯温一头。可实际上在他心底,却是万分的敬佩刘伯温的“大智慧”。

    正因为心中有所忌惮,李善长才会处处显示自己的强势c显示自己的才华。这同样也是性格使然,并非是谁为了谁去刻意的改变。

    这一日,朱元璋又一次召集众将。

    朱元璋自称吴国公之后,众人仍旧称之为“大帅”。而私下里,军士们也称徐达为“徐帅”。至于其余众人,仍旧是被称作将军。

    徐达被称为大帅无可厚非,他的确是一位帅才,这几年的功绩也是无人可比。

    今日王小十自然也在。他观厅上的众将确是少了几位。年后,各地驻守的将领都已各自返程。耿炳用驻守在和州,陆仲亨奉命驻守滁州。而花云那个愣头青最近长进了不少,被朱元璋派往了太平。

    常遇春也不在,他此刻正在镇江驻军。

    镇江虽然地方不大,却是一处紧要之地,位处在应天以东,与太平一样,可算是应天的门户,大意不得,因此才派常遇春这员虎将去了那里。

    议事的时候,一种将领们也没有什么规矩,各自围拢在一处聊天。和往常一样,直到朱元璋露面,这笑声c说话声才有所收敛。

    “哈哈!”朱元璋先是一阵大笑。“这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