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七章 金陵风雨(1)(第1/3页)  锦衣卫创始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还都是胡惟庸的杰作啊!”朱元璋为王小十解释。“当初重铸城墙,为防砖石质量不佳,便想出了这个主意,在砖石上写明何处所产,工匠是何人,又是何人负责督造,来以此杜绝以次充好。”

    王小十只能说:“这倒也算是个好办法。”

    朱元璋道:“说起来便让人有气。我大明第一次科考,修建的贡院便是粗制滥造,险些酿成了祸事。”

    “皇兄真是不容易!”

    “罢了!这些事虽然烦心,但朕都能处理。幸得你那几个侄子很让朕省心,没闹出什么乱子来。”

    “这都是大嫂教的好。”王小十道:“现在,该叫皇后娘娘了!”

    “叫什么都好。等下随朕回宫,去见见你嫂子。”

    王小十心中令有急事。“皇兄,关于小羽她……”

    “这个不急。等到时候我一一说给你听!”这话却又被朱元璋所拦住。

    当晚,王小十便夜宿在皇宫中。文武大臣,功臣勋贵,能得此殊荣的,除王小十外便只有徐达一人了!

    两人同榻而卧,抵足而眠。趁着尚无睡意之际,王小十又问起了白天的话,问起了小羽他们母子的近况。“皇兄,您是否该与我说一说小羽的近况了?”

    “小羽很好!”朱元璋却是说了这么一句。

    “小羽她……可我怎么听说……”

    朱元璋道:“听说什么?听说小羽死了?还是小羽失踪了?”

    王小十不语。民间谣传,往往不可尽信,却也不得不听上几分。

    朱元璋又道:“当年朕攻破江州,灭了陈友谅部,又远征隆平府,生擒张士诚。徐达北伐功成之后,朕便荣登大宝。”

    这些王小十都知道。他只听朱元璋一个人说,而很少搭话。

    “而后,大明初立,一众将帅各有封赏,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愁。为平衡淮西籍与浙江籍将领之间的矛盾,朕也不得不违心行事,在封赏时稍作了些偏颇。”

    这也是朱元璋作为皇帝的一种无奈。史上,明初六公之中却是连汤和都没有,只是到了洪武十一年时才另行封赏,册封信国公。

    大明初立,一切力求稳定。为了百姓和社稷,朱元璋也不得不做些许违心之举。

    “谁知道,朕虽耗尽心力,却也难令朝堂平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又怎能平静呢?朝堂,同样是江湖,一处小江湖,不同的是,这个小江湖中的人,能够决定天下大多数人的命运,自也存在了天下间最复杂的矛盾。

    而如何做好一个皇帝,便是要调解好这样、那样的矛盾。实在无从调节,便要将这矛盾永远的压下。朱元璋便是做的后者。

    与王小十聊天,朱元璋讲述自己近些年的经力,不带任何感情,就好似在诉说一件旁人的故事,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他的话中,也并无一句为自己诉苦,可王小十却切实从这故事中感受到了朱元璋的苦楚。

    朱元璋很孤独,马皇后又毕竟是妇道人家,所以他有很多话只能憋在心底。现在王小十回来了。

    王小十虽然是朝廷的王爷,却未摄入朝政,也无派系之争,所以朱元璋可以与他说些心里话。

    说着说着,从当年说到了当下,接着又说道了未来!

    朱元璋道:“标儿很不错,除了性子弱一些,其他方面足可称的上是合格的帝王。他也是朕为大明百姓而培养出的帝王,后世之君。”

    “皇兄的眼光自然错不了。”

    “还有朕的另外几个儿子,成年的也都颇为长进,将来为大明守土戍边,造福百姓。”

    王小十不知该如何搭话了。

    朱元璋仍旧道:“小十,你觉得朕如此安排可有什么不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