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二章 陷阱(第1/2页)  苏联194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色微亮,硝烟渐散。

    战场上沉寂了一会儿,接着就听见对面的雨幕中响起了一阵坦克的马达声,一辆辆德军坦克掩护着步兵一字排开向苏军阵地涌来。

    上来的大多是一号、二号坦克,也有三号坦克,不过是跟在一号坦克后头。

    德军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是一号、二号坦克重量轻,它们更适合在泥泞的道理上行驶……如果一号、二号坦克都无法通过的话,重量是二号坦克两倍的三号坦克就该止步了。

    其次是一号、二号坦克体积小,它们可以更灵活的避开弹坑冲向敌人阵地。

    坦克在马达声中缓缓往前开,德军士兵越过坦克朝前推进。

    首次进攻时步兵常常会这样做,原因是泥地里很可能有地雷、铁丝网和其它障碍……炮弹糊炸一通不可能将这些东西全炸光并为坦克清出一条路的,所以需要步兵走在前头清障,甚至引导身后的坦克朝安全的位置进攻。

    否则,坦克只怕没能前进多远就被炸瘫在原地了。

    当然,这些清障步兵要冒着极大的危险,他们一方面要承受来自地雷的威胁,另一方面还要或许是个陷坑,但对士兵来说就是一个大浴缸了,只不过是填满泥浆的浴缸。

    清障步兵一掉下去就有如狗吃屎般的狠狠吞了几口泥浆,好半天冒出头来才抹掉口鼻上的泥浆才得以大口大口的呼吸。

    前后时间虽短,却有捡回一条命的感觉。

    甚至有些清障步兵掉下去后要是没有战友将他们拉上来,只怕就几口气没上来死在里头了。

    清障步兵想要提醒身后的坦克,但就在这时苏军阵地里的枪声和炮声就响了起来……

    这些枪、炮并不是为了打死敌人。

    此时敌人距离苏军防线还有三百多米,雨幕中只能依稀看到一点活动的影子,要命中目标并非易事。

    这么做是为了给敌人一点压力,给清障步兵与坦克间的联系增加一点困难。

    果然,在枪炮的压制下清障步兵慌忙找掩体躲避。

    坦克就在这时越过他们继续前进。

    这是德军作战的标准程序,坦克与步兵是互相掩护或者也可以说是协同,只不过坦克兵并不知道清障步兵不希望坦克上前。

    然后,意外就发生了……

    先是一辆坦克“嗵”的一声一头扎进泥坑里,它掀起一大片泥浆后就怎么也动弹不得了。

    前进,前装甲顶着近两米高的土墙,而且履带是斜向下插进泥坑里的,履带越转就陷得越深。

    后退……德军坦克有后退档,但是后退同样起不了什么作用,原因是下方是烂泥,在重力和履带逆向旋转下,结果还是一样越陷越深。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停住不动。

    接着一辆二号坦克发生了侧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它通常是半边车身辗着实地另半边悬空在陷阱上,然后就失去平衡翻进陷阱里。

    这种情况就比较悲催了,一号、二号坦克由于底盘较小所以没有设计逃生门,其实三号坦克也是如此,所有乘员只能从顶部舱门进入,直到四号坦克时才增加了驾驶员专用入口及逃生门。

    于是一个侧翻将舱口堵上,所有乘员只能在坦克里头等着,等着水和泥浆从缝隙中渗透进去,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往往这种缓慢的死法才是最痛苦的,因为在生前会经历一段相当时间的痛苦的挣扎,而且还是被封闭在坦克里几乎与世隔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指挥德军穿插的是陆军装甲兵上将冯.施韦彭堡。

    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是第2装甲集群的习惯,这个习惯是装甲之父也就是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首创的,他认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