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九十三章 团体(第1/2页)  抗日之烽火连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欢迎你br    第六百九十三章团体第11页

    分兵,成军,如果说补充二团此前空有骨架,现在则是有了血肉,全团的官兵,被均分在了各个单位,其中,新兵不用多说,完全是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配在三个步兵营和直属连排,都是新兵,分配上没那么多道道,直接分下去就解决了,同时,补充二团里还有一批人,那就是隶属于老教导大队的老兵们,这部分弟兄的分配,张炜却做了刻意的安排。

    这些弟兄全部是老兵,其中又有大量的军士,在分配使用上,怠慢不得,原教导大队的弟兄,将是以后团内的骨干支柱,必须要多花些心思。

    教导大队原有三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火力中队下属三个重机枪排和一个八二迫击炮排,以及一个工兵排和一个辎重排,其中,重火力中队下属的八二迫击炮排,已经扩建为团属的炮兵连,辎重排,扩编为团属辎重连,而工兵排,则也按照此法,做团属战斗工兵连的基干,工兵排的老弟兄不动,集体扩编成连,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弟兄全都不改变单位,而是统一留用扩编,把弟兄们的专业性发挥好,将战斗力尽可能的保留住。

    剩下的三个步兵中队和重火力中队的三个重机枪排,分配使用上就比较明了了,三个重机枪排,分别分配到三个步兵营,而且携带原有的b37重机枪和一应装备,配属在各营的营属重机枪连,和二四式重机枪一起编组营属机枪连的火力,特别是b37的整体性能较比二四式要高,还配有捷克原装进口的高射型脚架和全套对空瞄准具,张炜把它分到各营,也是想稍加增强各个营的防空能力。

    三个步兵中队的老弟兄,除去留下一个排的老兵作为团属特务排外,其余的,平均分配在三个步兵营中,让每个营都能均分到同等数量的老兵,以平衡战斗力,分配到各个步兵营的老兵,全部充任各连队的班长,副班长,排附,成为补充二团基层单位的真正骨干,新兵虽多,但是这种分配方式,基本上能保证步兵营内的绝大部分班长和副班长都是打过仗的老兵,老为骨干,以老带新。

    另外,营级以下的军官任命,张炜交给了邱伟等三个营长自行参考决定,从原教导大队的排长和老补充二团留下来的少尉中尉中提拔,张炜给他们的原则,则是以战功优先,同时,也要以黄埔生为主,保证部队各个部分主官黄埔生的数量,是嫡系内心照不宣的规则,张炜也不例外,他自己就是黄埔毕业的,自然也守的这个规矩,再说了,教导大队的排长和老补充二团经过清洗后的少尉中尉们,也绝大部分是黄埔生,第五军分配过来的十二名军校生,则全部被张炜打发到了各营去做步兵排长。

    张炜的分配手段,也是现在对刚刚成军的补充二团,充实战斗力的最佳方式。

    如此一来,尘埃落定,全团自上而下的体系就已成型,成军分兵的补充二团,装备,人事和官兵构成体系便形成了如下格局

    团属战斗工兵连,连长何金海,士兵三分之一为原教导大队工兵排老兵,其主要任务为担任全团土木构工与关键要点之进攻突击,配备使用自制的长短爆破筒和各式轻武器。

    团属辎重连,连长何坤,士兵三分之一为原教导大队辎重排老兵,其主要职能为保证后勤,输送物资,下属两个人力输送排和两个畜力输送排,配有骡马和胶轮,木轮马拉大车等。

    团属通信连,连长李少岩,士兵以新兵为主,其主要职能为担任战时通信,下有四个排,两个有线通信排和两个无线通信排。

    团属炮兵连,连长董二力,士兵三分之一为原教导大队辎重排老兵,配备六门八二迫击炮和八门辽十四三七平射炮。

    团属特务排,排长薛荣,士兵全为原教导大队老兵,建制等同于普通步兵排,但是班长和副班长皆配备适合近战的二十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