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 郦督二沟(第2/2页)  刘备的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则辅以龙骨翻车等提水机械,以满足圩内农田需水。后世将沿江c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区,下游叫“圩”,中游叫“垸”,统称“圩垸”。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记载的柜田,则是面积较小的圩垸。

    平原区以圩为主,附带有滩。四周筑堤为圩,圩外小圩为滩。山丘沿河湖半边筑堤称埧,沿山丘沟壑出口处筑堤和没水的地方称垾。因大圩方数十里,如同大城,故而后世埧c垾多以地名形式出现。

    楼桑邑中百姓不过两万。造一座方数十里,如同大城的大圩,力有不逮。圩田,刘备准备分批修筑。将百里水泽,分成若干区域。先以楼桑为基,建好督亢邑。收拢流民,工匠。待督亢邑住满,再以楼桑c督亢二邑为基,继续屯田。

    类似蜜蜂分箱。一分二c二分四c四分八c八分十六。如此事半功倍,最为合适。

    督亢沟的走向,良匠已摸清,大致为南北直渠。引巨马水南下,流经督亢,与北巨马水重聚成涞水,奔流如海。

    只需沿沟渠西岸筑堤围垦,堤上间隔着辟有涵闸,涝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旱涝保收,必是良田。

    不料郦亭百姓纷纷来求,想将郦亭土地并入封邑。

    楼桑村在涿县南十里,又南十里为郦亭。住在郦亭和陆城亭之间的编户齐民,多有田产在两亭之间,甚至本划归在郦亭之内。户籍迁入楼桑,田产自然也随之迁入楼桑。如今楼桑水田,不止十里。先前楼桑水田大熟,附近乡民纷纷来求老族长。想购买稻种,聘请农人,改种水田。少君侯便让附近亭邑的乡民,选出代表,来楼桑学艺。派宗人悉心传授稻作。

    郦亭首当其冲,今已尽数改成水田。奈何溪流水小,产量不高。疏通郦亭沟,则能解缺水之困。季季大熟,何乐不为?

    苏伯来说,若能将郦亭百姓并入,疏通郦亭沟便无掣肘。

    刘备取图观之。貌似那个直径百里的圆圈,隐隐约约能将郦亭包裹其中。

    只等圣诏下达,刘备如何与州郡划分交割。小小一个郦亭,应该不成问题。

    裂土封侯。

    一个裂字,道尽精髓。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