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二零章 大族来访(第1/3页)  晋颜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日清晨,杨彦领着众人登上了长安西北角的雍门,下方是近六万原赵国适龄权贵c禁军c以及各自的家眷,有两万全副武装的明军看护,将打散入梁州各地居住。

    由于大部分的财产已经奉献给了杨彦,因此行装以衣物和粮食为主,或许还有一点点私藏下来的金财钱财。

    近六万人中,女子寥寥可数,对于女性,杨彦采用自愿原则,任何人不得强迫迁往梁州,故大部分婢女c侍妾c歌舞姬c妾氏c甚至有些人的正妻都留了下来,毕竟谁愿意跑去深山疙瘩窝里受苦啊,而且迁去梁州,形同于囚徒,跟着也没前途,不如留在长安,或能攀上明军将士的高枝呢。

    “启行!”

    随着一声喝,车队缓缓开拨,很多人满面不舍,回头看着那高耸的长安城,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再架想起于关中建国时的志得意满,两相对比,恍如大梦一场。

    车队渐行渐远,将走武关道去往江陵,渡江南下,把匈奴人安置在山区里,与巴氐为伍。

    梁州山连着山,望山跑死马,相当的山头乍一看只隔着里许,但是要想走过去,恐怕一天一夜都未必能到,甚至有些就是绝路,此去梁州,或许很多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山了。

    荀灌叹了口气:“匈奴人走了,城中也空了下来,是否该把百姓们放入城了?”

    杨彦摇了摇头:“目前还不行,长安又脏又乱,须趁着人口不多,好好清理一下,该修补的屋舍要修补,该清除的瓦砾要清除,该疏通的水沟要疏通,粪便垃圾也要运走,沿街的门面亦要整缮一新,另建章宫遍地腐尸,臭气熏天,先组织民夫清运,争取一个月内初步见效。

    有时候,人多不是好事,此时不抓紧些,百姓们大量涌入那可就麻烦了。”

    “嗯!”

    荀灌点了点头,随即美眸便望向了远处,下方有数十人自西向东而来,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老家伙,不由心头一动,捅了捅杨彦。

    一名千牛卫也赶来汇报:“禀大王,长安以东各大族推举代表特来向大王答谢,并有要事相商。”

    “哦?”

    杨彦眉头一皱,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他可不认为所谓的要事会是什么好事,目中也本能的射出了警惕之色,接着就挥挥手道:“请上来!”

    “诺!”

    千牛卫施礼离去。

    荀灌亦是心有同感,提醒道:“恐怕来者不善!”

    杨彦随意的笑了笑:“管他是何来意?咱们候着便是。”

    没多久,数十人被引领上了城头,满面笑容,整整齐齐施礼:“我等恭贺大王击溃羯贼,生擒石虎,保我关中百姓免受浩劫,也感谢大王近半年来的照料,令我数百族免于奔波之苦,是以特来表达感激之情。”

    杨彦伸手虚扶,呵呵笑道:“诸位言重了,关中乃大明之关中,保土护民天经地义,来,快快请起!”

    众人连声称善,依言起身。

    一名五十余岁的白发老者拱了拱手:“老夫乃京兆杜綝,世居霸城,其余诸人皆是京兆c冯翊两郡望族,今大王尽复关中,我等思念故土,欲迁回故居,特来请求大王恩准!”

    杨彦有些摸不着头绪,这算什么要求?关东的土地比关西肥沃,又因躲避战乱,空无一人,前两日他就下文给雍州刺史梁志,命其务必于冬小麦播种之前,完成难民回迁,这些关东大族找不找上门,早晚都要回归故土,于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此乃人之常情,孤已安排梁刺史主持此事,你等安心候着便是。”

    一群老家伙捋须笑了一阵子,杜綝又吞吞吐吐道:“听闻大王无意于关中强推占田制,不知是否属实?”

    杨彦眼神一眯,他看出来这帮子老家伙的来意了,经梁志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