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计方定(八)(第1/4页)  崇祯十三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蜀王府承运殿前的平台上,新绿的野草重新钻出了砖缝,可又被众臣们踩在了脚下。#菠ㄨ萝ㄨ小#说坐南背北的宝座下,一块厚实的红毯遮住了地面。朱平槿两口子便高座其上,俯视众人,活像千年前的李治和武媚娘。

    “刘大人,这个新的垦荒条例很好!”罗雨虹尽量用亲切和蔼的声音说道,丝毫不让人感觉到她开始忽悠了,“护**打跑了川北的土暴子,留下了大片荒地。眼见着当地官府死的死,逃的逃,没人把百姓耕作的事情管起来,世子只好令蜀王府先将土地占了,让百姓赶忙耕作,免得误了农时。如今荆楚百万流民正在逃往四川,我们仓里的粮食哪怕多一石也是好的!”

    罗雨虹说得都是事实。

    刘之勃躬身垂首,真心诚意地自责反省。

    “世子罗姑娘仁慈,心系万民。下官等身为朝廷大臣,上不能为君分忧,下不能为民抒难,实在是惭愧得很!”

    “刘大人不必自责!”

    罗雨虹第一招就站住了上风,岂容对手以退为进,赢得喘息之机?她连忙把这几日精心策划的组合拳打了出去:

    “舒师傅曾经为本姑娘解说道,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谷神嫁给了土神,谷种就发了芽,土里就长出了粮食。可见没有土地和谷种,就没有粮食,社稷就要倾覆,国家就要灭亡!因此这土地呀,是国家最重要的东西,一刻也不能让他闲着、荒着!世子首倡‘护国安民、天下太平’,文章自然要从荒地做起……”

    众臣中人头晃动,已经出现了嗤嗤的笑声。

    前排就坐的舒师傅老脸糙得绯红,觉得有一万只蚂蚁在背颈上乱爬。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罗姑娘虚心向他讨教而来的学问,竟然会用在这儿。

    朱平槿不露声色地鄙视身边的女人,什么军国要务都能往结婚生孩子的屁事上扯,还不能让老子这块荒地闲着!

    众臣中,唯有一人依然认真地聆听着罗姑娘的说道,还是刘之勃。

    “世子曾经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像一个人,有头、有手,还得有脚。农业就像是人的头,没了头人就活不成;工业就像人的手,没了手啥事也做不成;商业就像人的脚,没了脚哪儿也去不了。

    农工商三样,就是经济的三大支柱,要一样长一样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偏离了这个大方向。但是,创新、突破、发展,是经济起飞的源动力……”

    ……

    罗姑娘突然将话题转到了农工商协调发展,弄得刘之勃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受命起草垦荒条例,是他近期最主要也是最伤神的工作。在起草过程中,他逐渐接触到了社会矛盾的深层,意识到权利身份的不平等带来的土地占有不公平,是造成社会财富悬殊的主要因素。富者仟佰连州县,日日花天酒地;贫者无立锥之地,夜夜饥寒交迫。

    他慎重其事给朱平槿上书,就是请朱平槿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请朱平槿以身作则,带头解决这个引发社会动乱的重大问题。然而,他看问题的层次,显然流于表象;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多地带有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

    刘之勃斗胆上书后一天内,世子朱平槿便将他的奏疏批到保宁会议上,公开让重臣们群议。群议中,蜀王府的副总理李崇文直言不讳地批评刘之勃,说他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要让百姓们富足,散尽王府家财并不能解决;要增加农业产出,也不是土地一分就灵。

    李崇文举例道,他当初受命前往仁寿,就按世子和罗姑娘的旨意搞了分田分地。开初效果很好,并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流民涌入,可耕地很快一分而光,后来者陷入无地可分的窘境。他发现,仁寿地不少田少。不是没地,而是没水。

    储水修渠,筑塘挖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