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七十 纺织业(第2/3页)  七海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阁臣,问道:“纺织业发展如此快,诸位不觉得有问题么?”

    马东来身为副相,放下了手中的杯子,说道:“殿下,这本就是好事啊,如今海内承平,四方跪服,正是纺织业大兴之事,况且纺织业为高利润行业,仅这一行业每年的税收就超过湖北湖南两省之夏秋两税,如今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帝国扶持,可万不可轻动纺织业啊。”

    见李海沉默不言,马东来又拿出了惯用的一招,说道:“首相大人,您也知道,陛下历来重视纺织业呀.......。”

    李明勋当然重视纺织业,毕竟他来自后世,知道伟大的工业革命就是在这个行业率先展开的,所以他在少有的对内政经济的评价中,对纺织业评价尤为高。

    李海问:“纱锭已有三十二万,比去年这个季度增长了一倍还多,本王自然不会反对纺织业的发展,但多少纱锭就要纺多少棉花,本王问一句,六府纺织业所需的棉花来自哪里,份额多寡呢?”

    属员相互看看,都不能回答,因为内阁会议没有让他们准备这些,李海看了出来,说道:“暂且休会,你们把本王要的资料快些取来。”

    属员们倒是麻利,在内阁会议再度重启的时候,已经从资料室内找到了首相所需的一切资料,而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帝国元年,江浙刚刚光复的时候,六府纺织业所需要的棉花有六成来自海外,一成来自本地,三成是由两淮地区提供,而进入帝国二年,海外棉花因为价格昂贵所以越发用的少了,而六府本就人口稠密,又要种桑、麻、茶等经济作物,棉花产量根本不足,所以两淮地区成为了原材料主产地,通过运河和长江,棉花可以很顺利的进入纺织业核心区域,而随机纺织业的快速扩张,通过运河和黄河,棉花产区又向山东和河南快速扩散,而最新一季度,海外棉花只占了一成,占比最大的已经变成了两淮地区,占了一半之多。

    “我说这段时日江苏和安徽各州县都在扩充粮食储备,原来是把种粮食的田亩种成了棉花!诸位,我想问问,若哪一日两淮地区也有灾荒,那岂不是帝国腹心之地也要受此横祸么。”李海用手指头点了点桌子,问道。

    马东来脸色微变,轻咳一声,说道:“首相大人,两淮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有运河、长江与外交通,若真有那一天,无论是两湖之粮,两京储粮,还是海外之粮,都可以迅速到达,并没有那么严重。”

    李海呵呵一笑:“副相想的简单了。”

    马东来闻言一动,不知李海说的是什么意思,李海见他不解,看向众人,问道:“你们知道本王是什么意思吗?”

    一众阁臣都微微摇头,马东来看向内阁属员,问道:“尔等可知晓?”

    一个不过二十四五的年轻属员站出来,恭敬说道:“属下想,殿下说应该是灾荒不仅是农业农民之灾,也是工商业之灾。例如蝗灾,蝗虫所食并非只有稻麦,棉花植株亦为其所害,同样,水灾也不分粮食还是经济作物,一样受灾。若只是粮食减产歉收,百姓无以果腹,可如副相大人所言,凭依两淮水网交通之利,调配各地粮食支援,可若棉田受损,棉花减产,那仰赖于两淮棉花的六府纺织业该以什么为原料呢。”

    “说的很好,那你说,该如何办呢?”李海笑问道。

    那人说道:“这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帝国地域广大,一省之地便盖泰西一国,如此,便可将棉花种植区域扩展开来,将六府所需原料棉花,尽可能分配给更多省份,例如适合棉花生长的北方西北省份,这样,一省受灾,不至于原料断绝,棉布价格暴涨。而且,也可借此机会,发展各地经济,也是善政之举。”

    “虽你说的不也全对,却也见识不凡,记下他的名字,今年的考评给满分。”李海赞许道。

    “副相,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