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几句(第1/2页)  七海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应一个问题,解释一个问题。

    许多人评论区留言,问为什么主角穿越了,历史轨迹没有改变。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合众国一方素来以壮大自己为战略核心,可见,从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历明朝四代君王,合众国都是只打能胜之战,不战必损之役,简而言之,打不过的不打,赔本的仗不打,其打的仗,无论是清算士绅还是移民百姓,要么得钱,要么得物,这也是穿越十年便有如此实力的原因。

    一定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人的单穿,不是群穿,主角一方相对对手的更多是制度、理念和效率的优势,没有技术和战力上的绝对优势,只有群穿才能是一面用各类先进武器消灭清军,一面实力大规模的提升。单穿不具备这种实力。

    也就是说,合众国一方从未在西南主战场投入主要资源,自然难以改变西南的大体脉络,相反合众国一方不断挖南明的墙角,把忠贞营、惠藩等一些能打的部队拉入到粤西,虽说是以长远考虑,但也变相的削弱的明军的力量。

    而在合众国愿意投入资源的地方,山东、朝鲜,已经完和历史不同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没有意愿改变一些东西,在作者君的心里,历史人物的魅力在于其历史功绩,比如李定国,如果不能两厥名王,李定国还是李定国吗?

    实际上,作者君以为,甲申国难之后,真正能称得上豪杰的,也就只有李定国和郑成功,注意,我说的是豪杰,而非英雄,英雄是完美的,豪杰却不一定,如果不是枭雄一词暗含贬义,作者君更愿意称之为枭雄。

    合众国以台湾为大本营,也就是说,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绩已然是没有了,他不再具备成为民族英雄的基础,而反过来说,中国人素来对历史功臣有包容性,一美遮百丑,表现最多的就是郑成功,纵观他的一生,除了收复台湾,还真没有什么亮点可言。所以,作者君已经毁掉了一个历史功臣,不想毁掉第二个。

    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发生在1649和1650两年的西南战事,在本书中,满清表现的比原历史更为强势,按照大家的一般理解,既然多了一个和满清作对的合众国,满清应该更弱才对。

    首先,作者君要说明的是,在本书中的这两年,满清是用了力了,吃奶的力气都用了,而在原历史中,满清并未如此,至少未动用部兵力。

    在1649年,济尔哈朗最后一次出征,沿途打击了一下山东本地的‘土寇’就南下湖广击败了何腾蛟和,谭泰击败了金声桓,满洲兵便是返回北方了,一来避暑,二来对付北方发生在陕西、山西的叛乱去了,西南战局几乎就是交给了三汉藩。

    这是原历史中的必然,因为入关之后,多尔衮一直慎用满洲八旗,不是怕战损,是怕过多死于南方的湿热气候之中,但在本书中,多尔衮没有,八旗一直从1649年打到多尔衮死,这也是西南崩的更快更猛的原因。

    在本书中,济尔哈朗是让汉藩打了两广,而积蓄满洲力量打了云南。

    在原本历史中,大量的绿营处于闲置状态,比如原来关宁军、九边改编来的绿营,几乎没有参加什么像样战斗,在本书中,被组织起来进了山东。

    而在原历史中,没有动员外藩蒙古和包衣兵,而在本书中,这两者先平叛后进入辽东、朝鲜。

    而反过来说,作者君认为1649年是满清最危险的一年,如果这一年,明军、西军、顺军和合众国、鲁监国可以联合起来,那就是光复的节奏了,可明朝醉心党争内斗,西军经营云南一亩三分地,顺军被打残,鲁监国盘踞舟山,合众国又被明朝排斥,所以没有抓到这个机会,其根源还是在缙绅士大夫阶层的专权、党争和排斥其他抗清力量,因此干掉他们,至少解除这个阶层的权柄,才是抗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