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章 学员的优势(第1/2页)  明末达人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维贤露出恍然之色,听得轻轻点头,但脸上还是有着一丝疑惑之意,紧跟着回应道:“是,皇上,微臣这就着手准备,派人查探地形,将山西最大的铁矿作为兵工厂的选址。”

    很显然,崇祯看出了张维贤心中的疑惑之处,并解释道:“之所以在山西的铁矿附近建立兵工厂,就是为了更快c更便捷的制造各种火器,朝廷准备,对于一些一线作战部队,进行更新火器装备,全都换为最为新式c威力更大的火器。”

    “皇上,微臣明白了,就近在铁矿附近建立兵工厂,可以更有效地制造相关火器,制造的速度将会更快,毕竟,山西还有诸多的煤矿,就近冶炼铁矿石的话,不仅可以节省许多时日,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不错,英国公,朕就是这个道理”

    辽东,宁远卫

    兴城,蓟辽督师府,书房之中,蓟辽督师孙承宗意兴阑珊地正在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地摇头晃脑,长长的胡须张开,直直地,就像一柄柄长戟一样,虬劲而有力,显得好不威严,不怒自威。

    此刻,马世龙直愣愣地站在对面,满脸的犹疑之色,书房里很是安静,唯有孙承宗翻书时的“莎莎”声,最终,马世龙还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略有迟疑地开口了。

    “督师大人,属下实在不明白,皇上曾经有过明旨,并传达到各部统帅诸将,对于那些学员,无需特别照顾,就算是全部战死,相应军队的统帅和将领也不会被问责,您为何要多此一举呢?”

    “对于分配到各营的学员,在他们进行实战考核期间,大人您为何特别私下嘱咐各营的将领,给那些学员一定的特殊照顾,尽可能地不让他们只身犯险?”

    这个时候,孙承宗缓缓抬起了头,从书本上移开视线,看向马世龙的同时,脸上浮现出复杂之色。

    “世龙啊~你要明白一点,那些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多是十几二十多岁的少年,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沙场,个个都是朝廷未来的希望,将会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文武兼备的将领,更是难得,这些年轻的学员,一旦学业有成,再加上每年两次的真实战场历练,将来将会在军中崭露头角,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朝廷虽有百万大军,却唯独缺少懂得指挥的将领,如今之时,军中的诸多将领,多是鲁莽之辈,冲锋陷阵和带头杀敌尚可,但要是让他们进行指挥,反而就不行了。”

    孙承宗的话语一顿,右手长捋着胡子,一遍又一遍,露出怅然之色,接下来的话语夹杂着几分感慨,又蕴含着淡淡的追忆之意。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名将之中,并能够流传后世,为人们所传颂,十之七八都是文武兼备之人。”

    “相比于纯粹的武人,读过书的儒将,更具有长远的眼光,对于战局的发展和走向,把握的更为精准,什么时候,该有什么样的行动,更是非常清楚。”

    “而且,这些人更能够耐得住性子,等待出手的最佳时机,该隐忍的时候,绝不出手;该出手的时候,毫不手软,一样彪悍无比,悍不畏死。”

    马世龙恍然,听明白了,回溯过往,不难发现,凡是孙承宗任用的将领,多是文武兼备之人,尤其是他们这些武进士,更是深得孙承宗的青睐,培养的重点。

    一时间,马世龙有一些明白了孙承宗为何那样做了?

    对于分发到学员的各营将领,如无必要,不要给那些学员过于危险的任务,即便是有战斗,也要尽可能地将其安排在老兵之中,而非新扩编的新兵,自成一队。

    随着陈年的记忆如泉水般涌来,对于孙承宗格外关照那些学员而有一些吃味儿,此刻的马世龙,反而坦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